(悉尼)-人权观察今天发表报告指出,西澳大利亚儿童保护当局不成比例地将原住民儿童迁离家庭并予以家外安置(out-of-home care)。在澳大利亚政府为强迫迁移儿童向原住民(第一民族)致歉近二十年之后,儿童被迁离家庭的情况仍未间断。
这份86页的报告,《‘我只求让他们回家’:西澳大利亚不成比例将原住民儿童迁离家庭》,说明西澳大利亚有关当局如何将儿童从逃离家庭暴力的原住民母亲或没有适足住房的原住民双亲身边迅速迁离,而非提供适当服务以解决家庭暴力和无住屋问题。在全澳大利亚所有州份或领地之中,原住民儿童在家外安置中的过度代表比率以西澳大利亚为最高,该州原住民儿童接受家外安置的机率是非原住民儿童的20倍以上。
“西澳大利亚儿童保护当局将原住民儿童迁出家庭的比率高得吓人,原因在于整个制度更关注对家庭进行监管,而非为家庭提供所需的支援,” 人权观察澳大利亚部研究员安娜贝尔・汉尼斯(Annabel Hennessy)说。“将儿童与家人分开会造成长期心理创伤,仅应作为最后解决方式之一。”
人权观察和西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全国自杀预防及创伤复原计画(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and Trauma Recovery Project)访问了54人,包括家中孩童遭社区事务部(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迁走的父母和祖父母、仍在安置中的儿童、以及成长于安置家庭的青年人。人权观察曾致函社区事务部查询与本次研究发现相关的问题,但未获回覆。
安置方式包括寄养、亲属照护和住宿式团体家屋(通常由社工人员管理)。
在西澳大利亚,社区事务部的职责包括家外安置和家庭调查,并有权在其认为伤害已经或可能发生时将儿童迁离。
西澳大利亚被家外安置的原住民儿童人数在过去二十年来直线上升。 2003年,被家外安置的原住民儿童共计570名,占所有安置人数的百分之35。截至202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到3,068名原住民儿童和百分之59。
在受访家庭中,家庭暴力是社区事务部据以迁移儿童的最常见原因。该部本身的统计数据也是如此。人权观察发现,政府没有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适足住房。
有些女性说,她们很害怕社区事务部个案工作人员“责备受害者” 的工作方式。多位受访者表示,因为担心求助可能导致孩子被社区事务部迁移,她们只好继续留在受虐待的关系之中。有些女性在家暴事件发生后不敢寻求医疗援助,因为她们害怕失去孩子。
人权观察指出,有些关于疏忽的政策文件似乎把缺少适足住房——贫穷的一种症候——视为疏忽。
“原住民家庭经常面临住所不稳定的难题,却因此被夺走安稳的家——儿童茁壮成长的最基本需求之一,” 努加族女性、全国自杀预防及创伤复原计画援助专员玛丽安・海德兰・麦凯(Marianne Headland Mackay)说。“政府的做法不是为陷入困境的家庭提供支援,反而将儿童带走而造成更大伤害,也加深我们社区的创伤。”
西澳大利亚政府未能解决“失窃世代(Stolen Generations)” 造成的伤害——政府官员直到1970年代都在执行蓄意迁移原住民儿童,使原住民被”吸收” 于白种人口的种族主义政策。在西澳大利亚,失窃世代受害者从未得到补偿。许多家庭自称是失窃世代受害者的后代。一位祖母透露,她们一家六代都遭受儿童迁移之苦。
西澳大利亚不仅安置系统具有全国最高的原住民儿童过度代表率,其家庭支援计画的开支也低于全国任何一州份或领地。该州家庭支援经费仅占全州儿童保护预算的百分之5,远低于全国平均的百分之15。
儿童保护制度原本是为保护儿童免受伤害而设立,但儿童可能在家外安置系统中遭受虐待。在记录有案的数宗案件中,家外安置儿童遭到性、身体和情感虐待。
西澳大利亚政府应确保家庭尽早获得足够的支援,包括获得法律代理。政府应保证原住民(第一民族)人士在有关儿童保护政策的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州政府应设立一名专员来发起调查,并受理和裁决与接受家外安置的原住民儿童有关的个人投诉。
“西澳大利亚政府应紧急处理并废除这种将原住民儿童迁离原生家庭和社区的政策,它们无法发挥保护作用,反而产生惩罚效果,” 汉尼斯说。“相关制度早就应该全面改革,首先应在州政府设立新的原住民儿童与青少年事务专员,授权调查有关家外安置的投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