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观察在今天发表的问题与解答文件中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造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不成比例地伤害这次危机之前原本就在经济上或社会上处于弱势的人群。人权应当作为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短中长期措施的核心,以免导致根本的不平等更加恶化。
题为《新冠疫情期间及其后保护经济与社会权利:关于经济与社会援助的问题与解答》的这份文件指出,依据国际法,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护各项人权标准,包括获得适足生活水平的权利,这项义务应该放在应对新冠疫情经济措施的核心。人权观察检视了各国政府对疫情的反应方式,根据分析,该文件为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原则,以便停止、预防和减轻因疫情与防疫措施的经济效果而带来造成的人权影响和风险。
“各国政府均采取重大措施以减轻经济损害,但许多国家没有充分和适当地保护风险最高的群体,” 人权观察贫穷与不平等问题高级研究员莲娜・辛梅特(Lena Simet)说。“尽管有大规模纾困方案,许多人仍陷入贫穷或买不起必需品,有些群体整个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人权观察表示,援助措施应当特别顾及因新冠病毒疫情承受最大社会经济风险的人群。但有些国家采取的政策仅为特定群体提供援助,将援助限定于特定地理区域、个人移民地位或正式经济参与。这种做法造成许多人,尤其是女性,难以获取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以致面临贫穷化的危险。
人权观察对短、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援助分别提出了具体建议。就短期援助而言,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扩大现有的或引进新的社会保障方案,展延租金和贷款的缴款期限,暂停因拖欠迫迁,稳定或削减租金,以及暂停公用事业收费和因欠费和催帐而停止供应。各国政府也应采取措施,让人人都能负担和近用新冠病毒的检测、治疗或疫苗研发成果。
在中期和长期方面,各国政府应当为保障经济与社会权利投入更多资金,而非采行苛刻的撙节措施。这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将某些直接援助方案永久化,并建立更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达到普遍覆盖的目标。
虽然对私部门的财政支持对于减轻疫情的经济冲击不可或缺,但人权观察呼吁纳入监督条款,确保基金不被滥用。由于政府支出的紧迫性和巨大规模,紧急纾困基金特别容易发生贪腐和滥用。其所面临的紧急情势可能压倒或妨碍监督机制,导致有力人士可以利用危机牟取私利而非支持劳工。
同样地,来自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的资助和支持——资源贫乏国家维护生计与经济的关键——应当确保其紧急应对措施的透明和问责。财政支持全都给了人权纪录不良国家以及企业和银行,令人担忧这些财政援助无法到达最需要的人群。
人权观察表示,解决新冠疫情曝露和加深的严重经济不平等,必须靠长期投资公共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相关的振兴计画应当考虑到某些群体受到疫情冲击较其他人更大的原因,排定经济振兴的优先次序,并且矫正导致群体差异的根本不平等。
“很可能会有数百万人陷入贫穷,面临饥饿和长期失业,” 辛梅特说。“除非各国政府提供有效的长期经济社会援助,否则这场疫情可能造成经济不平等进一步扩大且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