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学术自由在中国政府于2020年6月30日强行实施严苛的《港区国安法》以来严重倒退。
- 向来享有学术自由的大学师生现在必须谨言慎行,以免因教学、研究和发表内容甚至关联对象而遭受报复。
- 有关各国政府以及与香港各大学建有合作伙伴关系的外国大学应为相关学者和学生发声,并检讨合作伙伴关系以免成为侵犯人权的共犯。
(台北)-人权观察和香港民主委员会今天发表报告指出,香港学术自由在中国政府于2020年6月30日强行实施严苛的《港区国安法》以来严重倒退。
这份80页报告《‘我们再也不能秉笔直书’:港区国安法下的香港学术自由》记录长期受保障的公民自由——包括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权——在香港八所公立大学遭受侵袭。随着这些大学日益高压管控,学生和教授普遍自我审查,提防自己在教室和校园中的一言一行招来骚扰、报复甚至司法起诉。
“向来享有学术自由的大学师生现在必须谨言慎行,以免因教学、研究和发表内容甚至交往对象而遭受报复,”人权观察中国部副主任王松莲说。“中国政府将夺取香港各大学思想控制权视为重中之重,许多大学生和教授感到动辄得咎。”
香港各大学领导人执行了粗暴政策。全部八所公立大学的校方均不断骚扰各校学生会,使其无法继续作为全校学生选出的代表而发挥功能。他们还将张贴在校内 “民主墙”公布栏的讯息扫除一空,并拆除校内关于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和六四屠杀的纪念物。
大学校方并处分举办和平抗议与集会的学生;审查学生刊物、通讯和活动;并在公共空间利用大学保安人员监视学生。八所大学全都没有在截止日期前对人权观察去函回覆意见。
这份报告是基于对香港全部八所公立大学教授与学生进行的访谈,以及中英文媒体报导的检阅。
许多受访教员与学生表示,自从《港区国安法》于2020年6月生效以来,他们在课堂教学、撰写和发表文章、申请学术研究经费时经常自我审查,在为学术会议或活动邀请讲者时也会考虑再三。多位学者表示,他们的学术论文直接遭到大学管理层和学术出版社的审查。有一位学者说,他有一篇学术论文讨论到2019年抗议期间的艺术作品,遭到校方向香港警方检举。
受中国政府控制的特定报刊点名抨击多名被视为民主派学者,使其成为恐吓和抺黑行动的目标,破坏其名誉、侵犯其隐私并鼓吹将其逮捕。香港移民当局驳回某些外国学人签证,或拒予延期、更新。各大学陆续将被视为民主派的学者解雇,否决其终身教职,或在不透明情况下拒不续约。部分学者恐惧自身安危,又忧心香港政治环境,纷纷悄然离职远走他乡。
《港区国安法》对大学师生的影响取决于后者的身分、研究领域、专业地位以及对中国政府权力动态的意识。生长于香港、被视为民主派、以及专门研究中港两地社会政治议题的学者首当其冲。
香港政府应立即废止《港区国安法》和它在2024年3月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它应当释放狱中所有因和平行使基本人权而被任意拘押的人,包括被捕和服刑中的大学生和教授。
有关各国政府以及与香港各大学建有合作伙伴关系的外国大学应主动追查香港各大学校园中的言论审查和威胁学术自由事件,为遭受威吓的相关学者和学生发声,并定期检讨双方合作伙伴关系以免成为侵犯人权共犯。
“香港学术自由倒退对全球都有不利影响,因为香港各大学长期在世界与中国之间扮演互相了解的窗口,” 香港民主委员会执行总监郭凤仪说。“与香港各大学设有双联学程的外国政府和大学应该评估这些学程,确保其学术工作不因中国政府打击学术自由而受到操弄与控制。”
受访者陈述摘录
香港大学学生会在反中乱港的邪路上早已劣迹斑斑。尤其在出台国安法⋯⋯之时,港大学生会仍旧贼心不死⋯⋯不断传播反动思想,妄图蛊惑更多学生登上贼船,妄图将高校绑上罪恶战车⋯⋯。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学生,而是藏匿在校园中的暴徒。
——《人民日报》社评,〈切除港大学生会‘毒瘤’还校园一片安宁〉,2021年4月19日
大学和校长⋯⋯对学术自由的定义非常狭隘,我被告知基本上我爱教什么都可以,只要不会鼓励学生采取行动。 ⋯⋯如果我在课堂上讲到,比如说,有关民主的东西,我怎么知道他们会不会跑到公众地方张贴图画或设法集会? ⋯⋯基本上,只要有一个学生将课堂所学付诸行动,我们就可能跟着遭殃,因为我们涉嫌煽动他们犯法。
——学者“F”,2022年10月28日
国安法专线〔开通〕后,人人自危:如果我因为作业不合格把学生当掉,或给他们低分,〔我〕会不会有什么后果?过去,学生可以循正常程序,例如对成绩提出申诉或给我们不好的教学评鉴,但有了这个专线以后,大家会想:如果我当掉学生,他们会不会用专线检举我们?
——学者“T”,2024年5月17日
最后一刻,编辑通知我不能刊登,因为学院院长跟她说这篇文章现在太危险。她不想让整个编辑团队承担风险。而且后来〔院长〕告诉我,每一天⋯⋯他都收到电子邮件和中联办的讯息⋯⋯看起来〔他们〕退我的稿子是受到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施压。
——学者“A”,2022年10月23日
〔当局〕不必通过国安部门就可以骚扰你。他们不需要动用法律,他们会利用党媒公开点名⋯⋯有好几篇社论直接指名批判几位学者⋯⋯分别在不同大学⋯⋯然后他们都没多久就离职了。我认识其中几位,他们离职是因为这个冲击太大了。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进一步出手对付你。 ⋯⋯它造出一种氛围。 ⋯⋯倘若你留下来,会不会有麻烦?或许这次并不针对我,但我会不会是下一个? ⋯⋯你如果害怕就会离开,若是没有离开,他们也已在你脑中刻下一道〔自我审查的〕红线,因为你不愿成为下一个。
——学者“L”,2022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