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捐款赞助
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阿赫玛村(Khan al-Ahmar)小学校园中的巴勒斯坦女学生,2018年9月6日。 © 2018 Ahmad Gharabli/法新社/盖帝图片

阿赫玛村(Khan al-Ahmar)村民原本以为他们找到办法,可以规避以色列在西岸C区的歧视性建筑许可制度。该制度规定所有水泥建物必须申请许可,于是村民改用泥土和2,200个旧轮胎建造学校,供邻近五个村庄的学童就读。

他们的计策并未奏效。以色列军方对C区的土地规划拥有排它控制权。只有百分之一的土地分给巴勒斯坦居民建屋,巴勒斯坦人申请建筑许可大多遭到批驳

阿赫玛村也不例外。该村位在耶路撒冷东区,居民仅有180人。多年来,以色列当局不断对该小学和所有其他建物发出拆除令,理由是未经许可。9月5日,以色列高等法院驳回数起上诉,为拆除亮起绿灯。

以色列军方的土地规划文件不承认该社区存在,以色列当局一再没收该村土地、拆除村中房屋,并驱逐擅自建屋的巴勒斯坦村民。

这个社区已不是第一次遭到迫迁。1950年代初期,以色列军队在内盖夫(Negev)沙漠驱逐亚拉得(Tel Arad)居民,于是他们迁往约旦河西岸,在现址建村定居。村里居民皆为联合国登记在案的巴勒斯坦难民

1977年,以色列成立馬阿萊阿杜米姆(Ma’ale Adumim)定居点,范围包括阿赫玛所在地。

根据国际法,占领国不得摧毁学校及其他建筑物,除非有“军事行动”上的“绝对必要”。强迫占领区平民搬迁到非其选择的地区,不论是以直接武力或间接胁迫,皆属《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上的战争罪行为。

以色列官员应当了解,有朝一日,他们可能因为拆除行动及其导致的居民迁徙而遭刑事检控。

其他国家也有义务确保《日内瓦公约》得到遵行。各国应向以色列官员表明,若执行拆除行动,相关涉案人员可能在其他国家司法管辖领域内遭到该国当局调查起诉。

全球谴责没能遏止以色列占领50年来的重大战争罪行。以实际行动伸张正义,不能再等待。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最多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