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Prosecutor Karim Khan gives an interview with Reuters about Israel and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The Hague, Netherlands, October 12, 2023.  © 2023 REUTERS/Piroschka van de Wouw/File Photo

(海牙)-人權觀察今天表示,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在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強大反對下決定對以色列高階領導人哈馬斯官員發出逮捕令,值得國際支持。

2024年11月21日,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和前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Yoav Gallant)以及哈馬斯軍事部門卡桑旅(Qassam Brigades)指揮官穆罕默德.迪亞布・易卜拉欣・馬斯里(Mohammed Diab Ibrahim al-Masri,化名「穆罕默德・戴夫」[“Mohammed Deif”])發出逮捕令。

「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領導人和哈馬斯官員發出逮捕令,打破了某些人總能消遙法外的印象,」人權觀察國際司法部副主任芭吉絲・賈拉(Balkees Jarrah)說。「在國際刑事法院司法程序遭遇公然阻撓之際,此舉更加意義非凡。國際刑事法院能否有效履行職責,端視各國政府是否具備支持查辦犯行不分何處、何人所為的意志。」

國際刑事法院法官裁定,有合理基礎認為內塔尼亞胡和加蘭特對至遲於2023年10月8日起在加沙走廊實施的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行為負有責任,包括使平民陷於饑餓、蓄意針對平民人口進行攻擊、故意殺人和迫害。法官確定,有合理基礎認為戴夫對至遲於2023年10月7日起在以色列和加沙實施的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行為負有責任,包括滅絕、故意殺人和劫持人質。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於5月20日宣布已向該法院法官申請簽發逮捕令,包括對內塔尼亞胡、加蘭特、戴夫、時任哈馬斯加沙地區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Yahya Sinwar)和前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eh)。卡里姆・汗的辦公室後來撤回對哈尼亞的申請,因哈尼亞已於7月31日赴德黑蘭出席伊朗總統就職典禮時遇刺身亡。法官也確認檢察官已於辛瓦爾死亡後對其撤回申請。

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對檢察官申請的審核一度因為英國於6月10日請求准予提交法庭之友意見書而被延擱,英國主張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國民的管轄權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於1993年簽署的《奧斯陸協定》而受到阻卻。人權觀察指出,這項提議似旨在拖延判決,因為國際刑事法院的職權已於先前得到另一組法官確認

法官同意了英國的請求,繼而又就同一問題接受了另外63份分別來自各國政府、政府間組織、學者、聯合國官員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法庭之友意見書。巴勒斯坦參與了相關審理,但以色列當時並未提交意見。

英國在7月政府改組後放棄了前述提議,但由其開啟的程序最終導致法官延遲對逮捕令作出裁決。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和酷刑救濟組織(REDRESS)於7月敦促新任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停止執行英國前屆政府提交法庭之友意見書的計畫。

前述團體並於8月聯同開放社會司法倡議(Open Society Justice Initiative)和歐洲憲法與人權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Constitutional and Human Rights)提交法庭之友意見書,主張《奧斯陸協定》與本件裁定無關且該協定並未排除國際刑事法院行使管轄權。

8月23日,卡里姆・汗辦公室提交對所有法庭之友意見書的回應,同時請求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就其申請逮捕令以「最急件」速為裁定。以色列於9月23日就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遞狀提出抗辯,並請求該法院法官對內塔尼亞胡和加蘭特的逮捕令申請作不受理裁定。卡里姆・汗辦公室於9月27日提出答辯,籲請國際刑事法院法官駁回以色列抗辯。11月21日,法官認定以色列的抗辯「不成熟」而予裁駁。

國際刑事法院早前曾由另一組法官於2021年2月作成國際刑事法院對巴勒斯坦情勢具有管轄權的裁定,這是應前任檢察官法圖・本蘇達(Fatou Bensouda)於2020年1月提出的申請。法圖・本蘇達辦公室於2019年12月就巴勒斯坦情勢完成近五年的初步審查,認定進行正式調查的所有必要條件均已滿足。她的辦公室已於2021年3月展開調查。

巴勒斯坦於2015年成為國際刑事法院成員,並追溯授權該法院處理自2014年6月13日起在其領域內或由其國民犯下的嚴重罪行,包括2014年加沙地區的敵對行為。2018年5月,巴勒斯坦正式請求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進行調查,並確認其與法院合作的承諾。以色列已簽署但尚未批准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後於2002年宣布無意成為該法院成員。

2023年11月,孟加拉、玻利維亞、科摩羅、吉布地和南非(皆為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將巴勒斯坦情勢提交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其中涉及多項戰爭罪、危害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

同月,多個巴勒斯坦非政府組織聯名遞狀敦請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考慮將種族隔離和種族滅絕罪行納入其進行中的調查。墨西哥和智利也於2024年1月向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提交巴勒斯坦情勢。

人權觀察指出,此次發出逮捕令的裁定是在法院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之際作出的。今年4 月,12名美國參議員預期逮捕令可能即將簽發而向卡里姆・汗發出威脅,若起訴以色列高級官員則將對他實施制裁。內塔尼亞胡也呼籲各國政府阻止法院發出逮捕令。卡里姆・汗辦公室譴責這些威脅,並指出國際刑事法院也可起訴妨礙司法公正人士。

5月底,據英國《衛報》和以色列公民媒體《+972 雜誌》、《Local Call》報導,以色列官員持續監視國際刑事法院高級官員長達九年,這是阻撓國際刑事法院調查巴勒斯坦情勢的秘密行動一環。6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法案,授權就涉及美國公民或盟邦的案件對國際刑事法院及其官員和支持該法院調查之人員實施制裁。

面對上述威脅,94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於6月14日對法院表示「堅定支持」。在此聯合聲明之前,國際刑事法院多個成員國(包括聯合國安理會部分成員)、歐盟高級代表、聯合國多位專家和許多非政府組織也先後表態支持該法院。人權觀察表示,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應再次重申其承諾,保護國際刑事法院及其官員以及與之合作的各方免受任何政治干預和壓力。

11月17日,美國參議院候任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John Thune)呼籲立即處理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前述法案,並誓言將制裁列為「下屆國會的首要任務」。

除了發出維護司法正義的強烈政治訊息外,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還應採取具體措施,限制或在可能的情況下消除針對法院的潛在制裁的影響。相關措施應包括制定或實施國家或區域阻卻法規(blocking statutes),例如《歐盟阻卻法規》。

由於國際刑事法院本身沒有警察部隊,因此必須依靠各國協助逮捕嫌犯。國際刑事法院所有成員國都有義務在逮捕和移交法院通緝人員方面予以合作。

由於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之間的敵對行為當中所犯下的罪行缺乏問責,導致包括黎巴嫩也門在內整個中東地區的人權侵犯也連帶加劇。人權觀察表示,黎巴嫩應緊急賦予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以便該法院檢察官對黎巴嫩境內嚴重國際罪行展開調查。

「逮捕令最終應當促進國際社會弭平戰禍、確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所有死難者的正義得以伸張,」賈拉說。「在有罪不罰現象橫行無阻超過半世紀之後,對其中一些最嚴重罪行負有責任的人應當付出代價,才能讓死難者和倖存者獲得一些他們被虧欠已久的正義。」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