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包括通用汽车、特斯拉、比亚迪、丰田和大众,均未尽可能减低其铝料供应链使用维吾尔强迫劳动的风险。
- 中国政府的报复威胁,导致各公司不敢向其中国供应商及合资企业提出与新疆强迫劳动潜在关联的问题。
- 各国政府应立法禁止输入与强迫劳动有关联的产品,同时应要求企业揭露其供应链并找出与人权迫害的潜在关联。
(纽约)-人权观察今天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汽车制造商包括通用汽车、特斯拉、比亚迪、丰田和大众在内均未尽可能减低其铝料供应链使用维吾尔族强迫劳动的风险。
这份99页的报告《怠于注意:汽车企业沦为中国强迫劳动共犯》发现部分汽车制造商屈服于中国政府压力,在其中国合资企业采用的人权和负责任采购标准弱于其全球业务,致其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的风险增高。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规划其铝料供应链和识别强迫劳动关联方面做得太少。
“汽车企业根本不知道它们的铝料供应链与新疆强迫劳动的关联程度,” 人权观察企业责任高级研究员兼倡议员吉姆・沃明顿(Jim Wormington)说。“消费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汽车可能含有与新疆强迫劳动或其他人权侵害有关的原料。”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铝产业和强迫劳动之间的关联,建立在中国政府推动的劳动力转移项目,这些项目将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裔穆斯林转送到新疆和其他地区从事强迫劳动。
人权观察检视了网路上的中国官方媒体报导、公司报告和政府声明,发现新疆制铝业者参与劳动力转移的可靠证据。人权观察也发现证据,显示有些为新疆制铝业者供应煤炭的化石燃料公司,接收劳动力转移而来的工人在它们的煤矿场工作。新疆的铝冶炼厂依赖该地区丰富且高污染的煤炭供应,为能源密集的铝生产过程提供燃料。
2023年,中国国内外制造商生产和外销的汽车数量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政府从2017年开始在新疆实施危害人类罪行,包括任意拘禁、强迫失踪以及文化与宗教迫害,并使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裔穆斯林族群在新疆内外遭受强迫劳动。
中国政府在扩大迫害维吾尔族的同时,仍持续试图把新疆打造成工业中心。新疆的铝生产量从2010年近1百万吨成长到2022年的6百万吨。目前,中国生产的铝占全球供应量百分之9,其中逾百分之15产于新疆。铝料被用在数十种汽车零件,从引擎本体和车架到车轮和电池铝箔,这些零件不仅供应中国制造商使用,也外销到全球各国汽车制造商。
新疆生产的铝大多被运往中国其他省分,与其他金属熔制成铝合金,以供汽车和其他产业使用。铝锭一旦被熔化并混入其他金属之后,就不可能查出是否全部或部分来自新疆,以致沾有污点的铝可以进入中国和全球供应链而不被检测出来。
新疆生产的铝锭是由大宗商品贸易商收购后再出售,使得新疆和全球供应链之间的关联更加不透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Glencore)告诉人权观察,该公司从新疆一家铝冶炼厂购买铝料售给中国国内客户,但表示“我们认识到与新疆有关的强迫劳动风险” ,并称已对该供应商在新疆的设施做过尽职调查。
根据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汽车企业有责任确认、防止和缓解出现在其供应链上的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新疆的高度压迫和监控,包括对劳工和审查方的威胁,造成汽车企业不可能就强迫劳动指控进行可信的调查,从而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各汽车企业应检视其供应链,并与任何被发现从新疆采购零件或材料的供应商断绝往来。
一些汽车制造商主张,由于它们并未经营或控制其中国合资企业,较难解决其合资企业供应链牵涉新疆的问题。德国大众汽车与中国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SAIC)成立合资企业并握有百分之50股权,但该公司告诉人权观察,由于德国的供应链法律只适用于公司对其享有“决定性影响力” 的子公司,故该公司毋需承担法律责任。
然而,德国政府的指导原则定有一套标准可供确认一家公司是否享有“决定性影响力” ,其中包括“子公司是否制造和开发与母公司相同产品或提供相同服务” 。上汽大众公司为中国市场生产大众品牌汽车。德国相关法律适用于大众汽车的直接供应商,因此也可能包括上汽大众。
根据联合国指导原则,参与合资企业的公司也有责任利用其影响力,解决合资企业供应链上的强迫劳动风险。大众汽车表示,该公司“有责任…利用对其中国合资企业的影响力来解决侵犯人权的风险” 。但当被问到上汽大众与新疆一家铝生产商的潜在关系,大众公司回应:“本公司作为非控股股东,对上汽大众的供应商关系并不享有透明度。” 大众汽车表示,该公司对其直接控制的中国以外业务已将铝零件供应链检查列为重点,但坦承对该公司所生产汽车中的铝料来源仍有“盲点” 。
通用汽车、丰田和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均未答覆监督中国合资企业、供应链检视或其铝料来源的问题。通用汽车仅表示:“通用汽车致力于执行尽职调查,并与同行伙伴、利害关系方和相关组织通力合作,解决本公司供应链内与强迫劳动有关的一切潜在风险。”
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生产汽车销往中国国内和国外市场,该公司表示曾“多次” 检视其铝料供应链,且均未发现强迫劳动事证。然而,该公司并未说明其汽车尚有多少铝料来源不明。
一些汽车业从业人员和责任采购专家以匿名方式表示,中国政府的报复威胁导致各公司不敢向其中国供应商或合资企业提出与新疆强迫劳动潜在关联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对一些协助企业调查其与中国人权侵害(包括新疆强迫劳动)潜在关联的公司或个人启动刑事调查。
中国政府对审查的敌视态度,凸显其他国家政府必须加强关注企业在中国尊重人权的情况。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几个司法管辖区已经通过或计划立法禁止输入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各国政府也应立法要求企业揭露其供应链并找出与人权迫害的潜在关联。
“中国居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宰地位,各国政府必须确保在中国制造汽车或采购零件的公司不因中国政府对新疆的镇压行为而沾上污点,” 沃明顿说。“在中国做生意不应意味着必须使用或得益于强迫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