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菲律賓:杜特爾特依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被捕

前總統因侵犯人權的「反毒戰爭」被控危害人類罪

A plane carrying former President Rodrigo Duterte to The Hague takes off in Manila, Philippines, March 11, 2025. © 2025 Aaron Favila/AP Photo

(馬尼拉)-人權觀察今天表示,菲律賓前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被捕並移送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為伸張正義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2025年3月11日,菲律賓當局依據國際刑事法院發出並送交國際刑警組織的逮捕令採取行動,在馬尼拉逮捕杜特爾特。國際刑事法院下令逮捕杜特爾特的原因,是他涉及2011年至2019年疑似法外殺人案件,被控危害人類罪。總統小馬科斯證實,將杜特爾特送往海牙的飛機已於當天深夜11時03分離開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

「前總統杜特爾特被逮捕並移送海牙是對抗有罪免責的遲來勝利,可望讓被害人及其家屬朝正義跨近一步,」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劉智心說。「這一重大事件足以提醒世界各地人權侵犯者,他們終將難逃追究責任。」

對杜特爾特的逮捕令涵蓋他在達沃市市長任內的法外殺人,以及2016年成為總統後所發動的全國「反毒戰爭」暴行。

根據官方警務數據,超過6千名菲律賓人因「反毒戰爭」遇害,死者多屬都市貧民。菲國人權團體則指死者逾3萬人。許多未成年人因杜特爾特的「反毒戰爭」遇害,或承受有害後果。

當時,菲律賓國家警察員警或其代理人常未經法院許可即趁夜搜索民宅、逮捕嫌犯後就地處決,並常栽贓物證以逃避質疑。數千宗這類案件僅有少數得到調查或起訴,其中只有四件成立法外殺人,被定罪的全都是基層警員。

普遍的暴力行為促使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辦公室對菲律賓情勢展開初步審查,導致時任總統杜特爾特於2018年3月宣布菲律賓退出《羅馬規約》(國際刑事法院創建條約)。退約在一年後生效。根據《羅馬規約》,國際刑事法院對發生在退約前的犯罪行為仍有管轄權。前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乃於2021年宣布開始正式調查。

近年來,菲律賓政府對國際刑事法院調查相關案件的態度有所轉變。起初,2022年上任的小馬科斯政府譴責該法院無權管轄相關案件。2024年,隨著小馬科斯和杜特爾特雙方陣營爆發政治爭端,小馬科斯政府不再高調質疑國際刑事法院,並在11月表示若法院發出逮捕令將考慮與國際刑警組織合作。

人權觀察表示,當國際刑事法院本身飽受某些國家攻擊之際(如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制裁該法院檢察官),杜特爾特被捕並移交海牙再次證明該法院重要性,凸顯它在確保嚴重犯罪問責方面不可或缺。

現在,小馬科斯總統應採取進一步行動,解決菲律賓長期存在的人權侵犯問題,包括近來對社運人士和公民社會團體的法外殺害和攻擊。菲律賓政府也應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這是受到越來越多菲律賓人歡迎的措施。

「小馬科斯總統已開始逐步解決菲律賓長期以來涉毒殺人行為有罪免責的現象,」劉智心說。「他應該貫徹到底,廢除杜特爾特縱容『反毒戰爭』的各項命令,並優先推動菲律賓警務的全面革新。」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