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她借用祖母家中的一个房间开办学校。起初,夏兹亚只有三个学生,於是她挨家挨户招生,向家长宣传她的学校,鼓励孩子来上课。她特别著重招收女生,比起家中男孩,女孩较难得到上学机会。但这并不容易──许多家长不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女孩来说。但学生渐渐上门,现在全校已有大约50名学生,年龄介於6到17岁,还有两位志工做夏兹亚的帮手。
“每个孩子都需要教育,” 她说。
然而在巴基斯坦,失学儿童约达2,250万人。女孩在巴基斯坦的处境极糟,据人权观察发佈的《「我该给女儿吃饱,还是让她上学」:巴基斯坦女童就学障碍》调查报告,只有百分之13的女童升学到九年级。原因之一是许多家庭根本付不起学费。公立学校虽然免学费,但数量太少──而且家长还是必须付钱买制服、学校用品和考试费用。私立学校对许多贫穷家庭而言又太昂贵。公立学校和低价私立学校的教育品质往往低落,令人对学校的价值产生怀疑。
随著不识字的贫穷儿童在巴基斯坦愈来愈多,有些人和夏兹亚一样在自己的社区里采取行动,培养、教育儿童,试图拉近政府供给和儿童需求之间的落差。
夏兹亚很年轻,只有23岁,穿著打扮和社区妈妈们同一模样,肩头上披著色彩斑烂的围巾。她的语气沉稳、自信,谈起自己的愿景挺有说服力。
她出身贫寒家庭──母亲在她4、5岁时就过世──但她父亲坚持让她得到良好教育。她在莱亚利长大,但小时候这个社区比较安全,她和其他孩子每天在街上玩耍。到她参加中学升学考试时,情况就改变了。“那时候我们真的很担心,随时可能有[某人]突然在这开枪,或炸弹从天上掉下来。”
学校情况也不好。和现在一样,有些人透过贿赂求得教职,坐领乾薪不来上课。因为老师经常缺席,夏兹亚只好自修课程。
现在在她自己的学校,夏兹亚教乌尔都语、英语和算数,并且让孩子们读诗词。但在给孩子上课之前,她会先带他们玩室内遊戏,还教他们足球、拳击。否则学生可能没兴趣再来,她说。等他们喜欢上这个学校,才开始正式教学课程。
许多她的学生从没上过学校。“我们收了很多女生,尤其是完全不识字的女孩。她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 她说。黑帮暴力一度在2015年达到高峰,此後已受到控制,但仍然对某些孩子的教育构成阻碍。年龄较大仍未上学的儿童会被公立学校以超龄为由拒收──她的学校可能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但很难说服家长把孩子送来读书。许多家长自己也没上过学校,夏兹亚说,所以他们希望孩子去打工,在街上叫卖杂货或零食,要不就待在家里做编织或刺绣。女孩则还要打理家务,来回挑水。有些女孩来夏兹亚学校上学,但她们的母亲上班时必须负责照顾弟妹。“让女孩出门被很多人视为天大的错误,” 她说。
夏兹亚不屈不挠。她告诉家长们,他们上班後应该让小孩有个去处,否则孩子可能会惹上麻烦。有少数家长仍然拒绝。但有些孩子不顾家长反对而来上学,因为他们自己想来,而且家里也没人能阻止他们。有10到15个学生则是做完整天工作後,每天晚上来上学。
夏兹亚承认,孩子有时不好搞。他们不习惯听从成人指示,或者会把家里的问题带到学校,因此很难管控。起初,夏兹亚很温柔,但小孩都不听她的。久而久之,她学会板起面孔──例如告诉学生,不听话就不准玩遊戏──孩子才开始听从她。在她的学校,大人永远不准体罚小孩。
有些孩子没有书包或课本,夏兹亚常常自掏腰包购买上课用品。她的学校也得到当地非政府组织支持,例如,桌椅和纸张都是由巴基斯坦ARADO组织捐助的。“维持这所学校是很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
她万分感谢她的家人──他们允许她辞掉有收入的职业,义务投入改善社区的工作──特别是把房间借给她开办学校的祖母。
她希望她的学校成为所有学生的避风港,尤其是占全校学生百分之70的女生。她说,她的社区邻居大多不相信女生可以进办公室上班,或像男生一样找到海外职位。她不同意。“如果我们想改变这种心态,必须先改变自己,” 她说,父母应给女儿“鼓励,和向前迈步的信心。”
她的目标不是教学生如何读书写字,而是如何做一个好人。“谁知道他们长大以後会做什麽?” 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