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維吾爾族特警在座落於中國西北部新疆地區喀什市的艾提尕爾清真寺(Id Kah Mosque)附近巡邏。 (c) 2017 Ng Han Guan/AP Photo

國際人權和人道主義法能夠在大國忽視之下發揮作用嗎?這是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對平民進行廣泛即審即決和無區別轟炸之後,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在烏克蘭的例子,至少還有許多國家似乎下定決心強化國際標準。目前有四十三個國家要求國際刑事法院對加害者調查前述各種戰爭罪行和危害人類罪行,而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也已著手進行。聯合國大會和人權理事會均譴責相關暴行,人權理事會並已展開平行調查。但在全球應對頂尖強國的嚴重暴行時,同樣的決心並不常見。

與俄羅斯對烏克蘭暴行所招致的抵制有天壤之別的,是中國政府鎮壓新疆所引起的冷淡反應。在那裡,借助獨步全球的侵入性監控系統,北京拘捕了一百萬維吾爾人及其他突厥裔穆斯林,強迫他們放棄自己的信仰、語言和文化。人權觀察等組織已做出結論,認為這些大規模拘留和其他有計畫的暴行構成了危害人類罪。而這只是中國自1989年以六四屠殺結束天安門民主運動以來最嚴厲的全國性鎮壓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

這場鎮壓確實也引起了某些國際回應。多國政府再三集體譴責中國政府在新疆的暴行——最近一次是由全球所有區域共計47國政府發出的聯合聲明。50名聯合國特別程序代表——即獨立專家而非聯合國機構——也多次表達同樣譴責。

但聯合國主要機構迄今頂多虛應故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聯合國大會都沒有針對新疆舉行辯論、通過決議或開展調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措辭謹慎地表示關注新疆,完全不足以反映迫害的嚴重性。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的幕僚完成了各界期待已久的新疆報告,卻被她壓下遲未發表。她的發言人曾於2021年12月表示將在數星期內發布該報告。實際上,她卻屈從中國政府,同意將訪華行程定位為「友好訪問」與對話,而非她起初正確要求的到新疆進行不受限制的調查。

這趟訪問簡直是向北京送禮。巴切萊特與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國官員進行了各式各樣的閉門對話,卻沒有任何公開施壓,錯失唯一可能逼使中國政府放鬆鎮壓的機會。她沒有做出任何有力譴責,反而盛讚中國其他方面的人權紀錄,採信北京的虛假「反恐」論述,並且毫不猶豫地接受北京已將拘留中心關閉的說法,不顧反證存在。

美國政府已經以推定涉及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為由禁止一切新疆產品輸入,除非進口商能提出反證(由於新疆供應鏈缺乏透明度,這是不可能的)。但歐洲聯盟尚未跟進此舉。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歐洲聯盟均已實施有關新疆鎮壓的針對性制裁。但歐洲聯盟領導人,在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輪值歐盟主席國任內,曾試圖推動與中國的雙邊投資協定,其中並未要求終結強迫勞動。最後靠著歐洲議會才把這個念頭擋下。

問題不只出在中國。美國政府也一直不情願接受國際人權標準。當國際刑事法院似乎準備調查美國在阿富汗的酷刑問題,川普政府憤而對當時該院檢察官實施制裁。表面上的理由是,雖然阿富汗已加入國際刑事法院,但美國還沒有,儘管該法院規約明文授權該院管轄任何人在成員國領土上實施的酷刑等犯罪行為。

拜登總統已經取消前述制裁。在烏克蘭的例子,該國接受國際刑事法院對其領土上犯罪享有管轄權,拜登予以支持並表示美國政府將協助國際刑事法院對俄羅斯軍隊潛在戰爭罪行的調查,雖然俄羅斯也沒有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美國政府將如何應對未來可能有美國人員在國際刑事法院享有領土管轄權的國家犯罪而遭國際刑事法院調查的情況,有待觀察。國會民主、共和兩黨議員現在都支持國際刑事法院在烏克蘭的調查,凸顯美國過往立場表裡不一。美國轉變立場無疑與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的聲明有關,他表示將會繼續阿富汗調查,但傾向暫時擱置其中指控美國犯罪的部分。

更緊迫的是,美國的立場將在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戰爭罪行——例如巴勒斯坦非法定居點——的調查中受到檢驗,因為以色列從未加入該法院,但巴勒斯坦已經加入。

不過還是有好消息,即使大國缺席,卻有大批國家一再挺身捍衛甚至推進國際人權標準。國際刑事法院就是一個廣大聯盟的產物,即使美、俄、中從來不曾加入。在全世界禁止人員殺傷地雷和集束彈藥的時候,這些大國也不見蹤影。然而,國際刑事法院現已深獲國際信賴,禁止地雷與集束彈藥(兩者都屬於危及平民的無區別武器)的國際規範也仍然強健。

簡而言之,尋求不受國際法約束地施展強權也許是所有大國的本性使然,但只要這些標準及其執行機制得到強有力的全球支持,就能產生巨大壓力,迫使大國放下天性、遵循規範。

但我們不該自滿於俄羅斯蹂躪烏克蘭引起的強大國際抵制。俄羅斯是一個軍事強權——儘管顯然不如人們在入侵烏克蘭之前所想像的那般無堅不摧。但克里姆林宮的經濟影響力相對有限。中國則不可等量齊觀。

中國政府是一個經濟強權,而且向來毫不遲疑地利用這種影響力來抵制對它行為的審查,削弱國際人權體系。當澳洲政府提議對新冠病毒疫情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北京立刻祭出懲罰性關稅。前些年,設在奧斯陸的諾貝爾獎委員會將和平獎頒予獄中民運人士劉曉波,北京也曾報復挪威,即使挪威政府跟諾貝爾獎委員會這個民間機構的決定毫無瓜葛。中國政府還以扣留新冠疫苗作為威脅,要求烏克蘭撤簽一份批評北京鎮壓新疆的聯合聲明——據各國駐聯合國外交官告訴人權觀察,中國代表團經常利用這種勒索戰術迫使其他國家閉嘴。

同樣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利用價值數兆美元、表面上是一個基礎設施發展計畫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他在聯合國的反人權立場收買支持者。如同其他中國機構的融資,「一帶一路」貸款欠缺透明度,恰好成為北京用金錢換取特定成果的最佳工具。

除了試圖封堵批評鎮壓的聲音,以及在更大範圍阻撓人權標準的執行,中國政府還試圖削弱標準本身。在它看來,人權的落實根本不該透過施壓,只能通過客客氣氣的對話追求「(侵犯者而非受害者的)雙贏」。

若任北京得逞,人權將被簡化為國內生產總額(GDP)的數字。屆時,保護社會最弱勢階層所必要的經濟與社會權利,以及確保政府對人民負責所必要的公民與政治權利,都將被抛到九霄雲外。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暴行令人髮指,但由於世界強烈抵制,全球標準不致因此遭受威脅。實際上,這些標準甚至可能因此得到更堅定的支持。對人權的真正威脅毋寧來自北京,因為它顯然執意要全面破壞現行人權標準。到目前為止,世界尚未作出適切應對。挺身對抗中國政府確實要付出可觀的經濟代價,但這個代價是值得承擔的,因為過去75年建構起來的國際人權體系的根基已經危在旦夕。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