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美國

2022年度事件

支持墮胎權的民眾在會議中心門外集會抗議,德州奧斯汀,2022年5月14日。

© 2022 Jay Janner/Austin American-Statesman via AP

美國在執行更尊重人權的政策方面有所進展。美國制定了促進健康權的《降低通資膨脹法案》,並已邁出步伐應對氣候危機。但有關官員仍需:以更強硬措施拆解全面深植於諸多美國制度結構中的種族歧視;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來自國內外對民主的威脅以及諸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新冠疫情)等健康危機;確保尊重人權。根深柢固的不平等權力結構——主要基於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和經濟不平等——是有意義變革的阻礙。

美國總統喬・拜登的政府承諾要改革嚴苛且侵犯人權的邊界政策,但許多相關改革遭到延擱。除移民身分以外,種族和族裔是決定一個人是否面臨嚴苛移民政策的主要因素,這些嚴苛政策包括驅逐、拘留、遣返和極端的反庇護政策。刑事司法已有諸多改革,但有關當局大多援引犯罪率高漲等危言聳聽且往往毫無根據的說法,持續推行偏重執法與刑罰的政策,而非解決根本需求,例如改善住房、醫療、自願心理健康服務的供應以及教育機會。

人權侵犯受害者愈來愈難透過美國各級法院尋求救濟,美國最高法院也不例外,後者愈來愈常作出不利人權保障的裁判,例如2022年推翻墮胎權保障的判決。

種族正義

因應新冠疫情的直接財務援助和救濟措施有助暫時紓緩經濟困難,但就醫用水教育就業住房各方面的種族不平等仍然存在。

儘管在國會得到史無前例的支持,各州和地方層級的賠償計畫也獲重大進展,聯邦政府仍未成立專責委員會研究奴隸制遺留問題並研擬賠償方案。

鑒於國會迄無作為,種族正義倡導者要求拜登政府在2022年六月節(Juneteenth)前以行政命令成立前述委員會。2022年8月,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作出審查結論,指美國未履行國際反種族歧視法律標準。在審查建議中,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首次要求美國成立委員會進行研究並研擬賠償方案。

5月,俄克拉何馬州塔爾薩市(Tulsa)1921年種族屠殺倖存者訴請賠償損害及其衍生傷害案,塔爾薩市政府及其他被告人聲請駁回原告之訴遭郡法院部分駁回。這是這起屠殺賠償案首次突破駁回原告之訴的階段,可望讓僅存三位年逾百歲的屠殺倖存者得到出庭陳述的機會。

在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暴亂事件後,白人至上主義者和極右偏激人士的連繫網絡不斷擴張,並在網路空間到處蔓延。包括白人至上主義思想等仇恨犯罪引發的槍擊事件在2022上半年持續增加,導致弱勢族群人人自危。

貧窮與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在2021年進一步惡化,主要原因是低薪和勞工階級的稅前收入及移轉收入減少。但有關疫情的社會支出有助於該年度的國民貧窮率下滑。紓困金子女稅收抵減額度提高以及更優惠的失業保險幫助數百萬成人不致淪入貧窮,兒童貧窮也因此幾乎減半而達到歷年最低水平。

但這次歷史性的減貧成果正在逆轉。許多紓困措施均屬暫時方案並已結束,而美國政府未能實施更長期的結構改革。舉例而言,政府沒有延長2021年12月到期的子女稅收抵減,導致370萬兒童淪入貧窮。

2022年初,美國財富集中程度幾達40餘年最高水平,最富有的百分之1家戶佔有全國民間資產約三分之一。

黑人、拉丁裔和美國原住民家戶的貧窮率繼續超過非拉丁裔白人家庭兩倍以上,凸顯收入財富負債就業各方面持續不變的種族與族裔不平等。

通漲造成人們更難獲取享有食物、住房與醫療保健等各項權利所必需的商品與服務。

刑事司法系統

儘管監禁率自2009年以來逐步降低,美國仍然保有世界已知的最高監禁率,任何一天都有近2百萬人被關在各州和聯邦監所,另有數百萬人在假釋或緩刑當中。

黑人與棕色人種佔監所在押人員的比例仍大幅偏高,許多監所沒有提供足夠的新冠病毒防護。疫苗推出七個月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押人員接種率僅略微過半。全美監獄總計已逾6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致死者超過2,900人。許多司法轄區曾為防治疫情削減監禁率,但儘管Delta變種病毒感染激增,在押人數已開始朝向2021年疫情前數字回升。

儘管各界在2020年夏季普遍呼籲系統改革,特別是減少對警察執法的過分依賴以及投資於支持服務以解決社會問題,但只有極少數司法轄區制定了有效措施。有些地區致力以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在適當情況下取代警察;有些地區則出資贊助非執法人員的社區反暴力機構。然而,警察部門的預算總體而言並未縮減。國會就連溫和改革的聯邦《警察正義法》(Justice in Policing Act)也尚未通過。

2022年,全美僅有不到半數的警察機關公布使用武力數據,非政府組織只能自行收集資料進行分析。2022一年內就有400多人被警察殺害。以人均基礎計算,警察殺害黑人的比率是白人的三倍。

刑事、少年與家事司法系統中的兒童

雖然兒童逮捕自1990年代至今已減少百分之73,每年仍有大量兒童入獄,據量刑計畫組織(Sentencing Project)3月報導,2019年紀錄在案的拘押超過24萬件。從2010到2019年,拘留可能性增加了百分之9,其中黑人、拉丁裔和亞洲/太平洋島民後裔兒童增加較多,白人和原住民兒童持平。

在終止對兒童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方面,有緩慢進展。據青少年公平量刑運動組織(Campaign for the Fair Sentencing of Youth)統計,有32個州已經沒有任何兒童在服這種刑罰或已禁止對兒童作出這種量刑。

根據人權觀察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11月聯合發布的報告紀錄,美國的兒童福利系統也常以懲罰來應對貧困狀況,以疏忽照顧為由將兒童從父母身邊帶走,而非提供支持以維繫家庭團聚。每三分鐘就有一個兒童被帶離原生家庭、安置於寄養系統。黑人、原住民和窮人受到的影響不成比例。

藥物政策

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使用藥物過量致死人數持續增加,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美死亡人數據報超過107,000人,較前一年度增加約百分之15。黑人和原住民用藥過量致死顯著增加,分別上升百分之44和百分之39。

拜登政府出資補助減害計畫,為藥物使用者提供健康照護和自願戒治機會,作為2022年首次提出《全國藥物控制戰略》(National Drug Control Strategy)的一部分,首開美國歷任政府先例。然而,減害經費較其他項目偏低;同時,儘管減害策略已經證實更為有效,聯邦和各州政府仍大幅依靠定罪課刑來解決不當使用藥物相關議題。

10月,拜登宣布將特赦數千名僅因持有大麻被聯邦法院定罪的囚犯,並下令全面檢討聯邦法律有關大麻的規範。這項特赦排除非公民適用,但大麻罪名經常導致遣返,使許多已在美國落地生根的移民蒙受重大傷害。

非公民的權利

拜登政府持續執行侵犯人權的《美國法典》第42編(Title 42)政策,任意驅逐數以千計跨越南部邊界抵美人士,漠視他們尋求庇護的權利。自從該政策於2020年3月實施以來,已有數以千計兒童遭到驅逐,其中至少7,500人未滿4歲。被驅逐者包括來自海地、非洲、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及其他許多國家或地區的人士。拜登政府原定5月終止這項政策,但被一名聯邦法官阻止。

10月,拜登政府決定將第42編適用於委內瑞拉人。拜登政府並依據有爭議的《移民保護議定書》(俗稱「留在墨西哥」)持續強迫非墨西哥公民待在危險的墨西哥各城市等候庇護法庭開庭,連特別易受傷害而應排除適用的庇護尋求者如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人士和身心障礙者、愛滋病毒感染者或其他慢性病患也不例外。在最高法院6月30日判決後,拜登政府終於廢止「留在墨西哥」計畫,但實際程序仍然違反某些庇護尋求者的正當程序權利

拜登政府關閉部分移民拘留所並廢止前總統特朗普制定的「零容忍」政策;然而,截至9月仍有約25,000名非公民在押。拜登政府釋放逾30萬名遭移民拘留的非公民,但同時擴大利用電子監控設備和其他方法監控移民。人權觀察發現美國使用的許多電子監控方法都是侵犯人權且不必要的,並呼籲禁用電子腳環及任何24小時定位追蹤設備。

德薩斯州、亞利桑那和佛羅里達等州政府官員用大客車或飛機將移民從西南邊境運送到遙遠的各州城市,完全不考慮他們的親人或開庭所在地。得克薩斯州州長阿博特(Greg Abbott)持續以耗資40億美元、歧視且侵犯人權的「孤星行動」(Operation Lone Star)逮捕監禁可疑移民

國土安全部宣布阿富汗、喀麥隆、埃塞俄比亞、緬甸、南蘇丹、敘利亞、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等國公民可以獲得或延長臨時保護地位——即保障美國境內來自這些國家的人員在一定期間內不受遣返。截至10月,美國當局尚未對人權觀察2月記錄大批喀麥隆庇護尋求者遭受虐待一事作出補救。

健康與人權

2022年,全美逾23萬人死於2019新冠肺炎。9月,拜登總統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但當週仍有近3千名確診者命在旦夕。拜登的聲明反映美國應對新冠疫情措施持續反覆無常。2022全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改變新冠疫情防治重點並取消保障措施,令人擔憂它作為健康主管機關卻沒有優先保護弱勢群體免於染病和死亡。

價格飛漲和醫療保險不足在美國造成買不起藥品的危機,不僅妨害健康權,並使民眾陷入財務困境和負債,社經弱勢群體遭受不成比例的衝擊。僅管仍有缺陷,但美國政府通過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將削減年滿65 歲民眾的用藥成本,有助增進數千萬人的健康權,並為中低收入民眾提供更低廉的民營醫療保險。

投票權

民主制度與選務行政機關面臨毫無根據的選舉舞弊指控。好幾個州立法限制選民資格與選票效力,為黨派人士干預選舉打開大門,並可能使選務行政人員面臨刑事起訴。對選舉權的各種限制對黑人、原住民和拉丁裔人士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12月,美國最高法院開庭審理摩爾訴哈珀案(Moore v. Harper)。該案可能導致與選區劃分有關的選舉權侵害失去司法救濟管道。相對地,有幾個州擴大保障選舉權,包括增加通訊投票、保護選務工作者和簡化選民登記等立法倡議。

投票日過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國際選舉觀察團隨即表示11月8日的選舉「具競爭性且符合選務專業標準」,但也強調「為動搖選民對選舉程序的信任而毫無根據地質疑選舉誠信,恐將導致體制難題。」

氣候變化政策與影響

美國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造成氣候危機的最大元凶。

8月,美國制定《降低通資膨脹法案》,這是美國歷來因應氣候危機最重要的單一立法。該法有助推動美國著手實現在2030年前減半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但這項標竿仍不足以達到《巴黎協定》控制全球升溫高出工業革命前水平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況且,《降低通資膨脹法案》對化石燃料產業提供很大支持,使化石燃料生產前線和既已遭受氣候變遷傷害的人士繼續面臨風險。

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限制環境保護署禁止發電廠排放溫室氣體的權限。

全美各地熱浪、颶風、野火及其他與氣候變遷有關的極端天氣事故對低收入戶以及黑人、原住民和其他有色人種造成不成比例的衝擊,加深既有的結構不平等。當局沒有適當保護高風險人群——包括懷孕人士、身心障礙人士和老年人——免於可預見的衝擊。

成年與未成年女性權利

6月,最高法院在多布斯訴傑克森婦女健康組織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推翻50年來對墮胎權的憲法保障。全美各州逾半籌劃禁止墮胎,本文撰寫時已有18個州將墮胎定為犯罪或限制墮胎。

前述判決後,拜登總統簽發兩項行政命令以維護獲取生育醫療服務的權利。他還成立了跨部門的生育健康照護權利專案小組,協調聯邦政府各機關共同維護生育權。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在結論性意見中指出,體制種族歧視(systemic racism)以及包括性別與種族在內的交織因素可能不利女性獲取完整且無歧視的性與生育健康服務。無法獲得健康保險和醫療將導致較同級國家更高的妊娠和子宮頸癌死亡率,尤以黑人女性的死亡率最高。

美國各州大多存在有害立法,強迫18歲以下年輕人墮胎須經父母同意,或經法院給予司法豁免。

身心障礙者與老年人權利

根據截至9月紀錄,總計1,045,904宗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157,898例發生在住宿型長期照護機構,而這些機構中只有略多於半數的住民達到疫苗的最新接種狀態。3月,拜登總統在其首次國情諮文演說中宣示將致力要求安養中心減少化學約束(chemical restraints)——濫用藥劑以控制住民行為——的使用,解決人力短缺與培訓不足問題,改善不合標準的服務以及加強課責。8月,美國聯邦醫療保險與補助計畫服務中心仍舊允許安養中心雇用無證照員工

9月,不顧身心障礙、種族正義、同儕帶領(peer-led)以及人權觀察等其他團體的反對,加利福尼亞州實施新制度,允許家屬、警察、社工和其他人士不經本人同意將人提交「照護法院」(CARE Court)系統。這種非自願提交可能導致法官有權以命令干預個人的基本生活領域,例如用藥、住房以及其他服務與援助,違反知情同意、健康和法律能力等權利。

性取向和性別認同

美國各州議員針對跨性別人士、尤其是跨性別兒童提出了150多項法案,對他們的權利和健康造成威脅。印第安納州、南達科他州和其他八個州立法禁止跨性別兒童參加與他們性別認同相符的體育活動。亞拉巴馬州和俄克拉何馬州立法禁止跨性別兒童使用符合其性別認同的厠所。在2022年,有20個州提出禁止在校園討論性取向或性別認同的「不許說同性戀或跨性別」法案,其中亞拉巴馬州和佛羅里達州已完成立法。

德薩斯州官員試圖將性別確認護理(gender-affirming care)列為犯罪。儘管得克薩斯州的行政命令被聯邦法官擋下,亞利桑那州和亞拉巴馬州仍完成立法,禁止為跨性別青少年提供性別確認護理。九個州持續將性別確認醫療公然排除在醫療補助的範圍之外。

跨性別人士和提供性別確認護理的醫療照護提供者持續面臨嚴重的暴力和騷擾;2022年在線反LGBT言論的增長趨勢導致嚴重的線下後果。

反LGBT立法與情緒的高漲,在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推翻後更值憂慮,後者造成LGBT親權、同性婚姻以及合意同性性行為可能隨之遭受挑戰。眾議院為此通過《尊重婚姻法案》,要求聯邦與各州政府承認依法締結的同性婚姻。截至撰文時,該法案尚未在參議院進行表決。

外交政策

因應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美國對俄羅斯當局和其他個人與實體實施了空前制裁,並向烏克蘭送出逾180億美元軍事裝備。關於這些武器的實際用途與使用者的資料嚴重缺乏。

3月,美國啟動3.2億美元的歐洲民主靭性計畫(European Democratic Resilience Initiative),部分目的是為了保衛烏克蘭及其鄰國人民的人權。4月,美國帶頭努力使人權理事會將俄羅斯停權。烏克蘭衝突重新激發對司法機制的關注,國會有意與國際刑事法院合作,以及在美國對境外戰爭罪行建立管轄權,不論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國籍。

1月,美國開始擔任為期三年的人權理事會成員國。9月,美國與盟邦提議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指中國政府迫害新疆突厥裔穆斯林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的報告舉行辯論。6月,美國《防止維吾爾強迫勞動法》生效,除非進口商提出有效反駁,所有來自新疆貨物一律推定為強迫勞動產品而禁止輸入。美國並與多國聯手對2022北京冬季奧運會進行外交抵制。

3月,國務卿布林肯正式認定緬甸軍方對羅興亞穆斯林的迫害構成種族滅絕。然而,布林肯無視國會議員敦促,尚未對發生在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州的迫害行為作出任何認定。

拜登政府針對導致人權侵犯的常見因素提出三項策略:新的衝突預防與穩定措施;對大規模暴力的「預測、防止與應對」策略;以及支持公民社會揭發弊端的反貪腐策略

2021年從阿富汗撤出後,美國設立「歡迎盟友行動」(Operation Allies Welcome)來安置阿富汗人,包括前美國政府雇員。9月,美國將該計畫安置對象調整為在海外面臨簽證困難的特定類別阿富汗人。

塔利班奪取政權後,美國以非法統治和持續性人權迫害為由註銷阿富汗中央銀行的信用憑證,實際上將該行逐出國際金融體系。2月,拜登總統扣留阿富汗70億美元外匯儲備,並在9月將其中半數金額撥予一個新成立的基金以解決日益嚴重的饑饉問題。7月,美國以無人機空襲在喀布爾擊斃蓋達組織領導人札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

8月,布林肯啟動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戰略,強調夥伴關係和民主價值。訪問盧旺達時,布林肯公開關切盧旺達對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M23武裝團體的支持、對國內的政治壓迫以及對美國永久居民保羅・魯塞薩巴吉納(Paul Rusesabagina)的不公審判與拘禁。

雖有新命令授權制裁應為埃塞俄比亞北部人權迫害負責的人員或實體,美國並未在2022年指定任何制裁對象。1月,美國以埃塞俄比亞政府和該國北部交戰各方的重大人權侵害為由,取消依據《非洲成長機會法案》給予埃塞俄比亞的貿易優惠。在蘇丹,拜登政府對2021年10月25 政變以來嚴重侵犯抗爭者人權的一個憲兵單位實施制裁,但沒有進一步針對相關人員或蘇丹當局採取任何行動。

美國向一些人權紀錄不良的國家出售武器並提供安全援助,例如埃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埃及每年得到13億美元,儘管拜登總統從國會於2021年附加人權改善條件的3億美元中扣留了1.3億美元。參議員萊希(Patrick Leahy)則以政治犯待遇「改善不足」為由,再將援助埃及款項扣除7,500萬美元。美國向沙特阿拉伯出售的武器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向菲律賓提供軍事補助和貸款為亞洲最高,罔顧兩國政府侵犯人權紀錄斑斑。尼日利亞安全部隊濫施暴行,該國仍獲大量美國軍事援助。

美國對伊朗的廣泛制裁保持不變,但同時發出一般許可,以便科技公司為伊朗人提供電信服務。美國國務院公開譴責9月引發伊朗全國民眾抗議的艾米尼(Mahsa [Jina] Amini)死亡事件,並對伊朗道德警察及相關官員實施制裁。

拜登政府譴責美籍巴勒斯坦裔記者希琳・阿布・阿克萊(Shireen Abu Aqla)遇害,她在5月11日報導以色列軍隊突襲西岸城市哲寧(Jenin)時遭到槍殺。包括華盛頓郵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所做的多份獨立調查顯示,她可能是被以色列士兵殺害。11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對她的命案啟動調查。以色列9月承認阿克萊可能是被以軍士兵擊中,但聲稱即便如此也是意外致死,另並表示不參與美方偵辦。

美國未譴責以色列當局8月突襲檢查並下令七家知名巴勒斯坦公民社會組織關閉辦事處,在此之前,美國也沒有譴責以色列當局去年將其中六家組織列為非法

6月,美國宣布禁止國內生產及獲取殺傷人員地雷、並禁止在朝鮮半島以外使用和儲備這種武器的新政策。此舉使美國政策符合其尚未加入的1997年禁止地雷公約。美國尚未檢討其集束彈藥政策,這類彈藥已為2008年集束彈藥公約所禁用。

10 月,美國收緊反恐打擊行動的管制規則。該機密規則據報將打擊目標限於已知人員以及「幾可確定」無平民在場的情況。此一決定逆轉了曾被特朗普總統放寬的政策,但並未解除在公認的武裝衝突之外進行攻擊的疑慮。1月,由於美國打擊行動傷及平民問題遭到《紐約時報》調查及輿論批評,美國國防部啟動計畫以改善調查和傷亡應對方面的缺失,但在平民傷亡的問責等方面仍有不足。

拜登總統承諾關閉關塔那摩灣美軍監獄,但至今仍有36名外籍穆斯林男子在押,他們大多未經起訴或審判即被拘留超過20年。被控策劃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的五名關塔那摩羈押人員,案件起訴至今仍卡在有疑義的軍事委員會。五名被告正在協商以認罪換取死刑減為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