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美國

2024 年度事件

支持者聆聽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副總統在霍華德大學發表敗選演說,華盛頓特區,2024年11月6日。

© 2024 Brandon Bell/Getty Images

種族正義仍是2024年美國的迫切人權問題。美國批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已近60年,但在實施公約規定方面做的遠遠不夠。奴隸制和美國原住民族遭屠殺、掠奪的遺留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未獲解决。

2024年關鍵人權議題包括:邊境政策侵犯人權,剝奪移民及庇護尋求者的權利;對生殖權利有時可能致命的拘束更形擴大;LGBT權利面臨新的威脅;投票權受到限制。非白人社區往往成為人權侵犯的目標或首當其衝。

特朗普於11月再次當選總統。由於他的過往執政紀錄和明確的競選承諾,各界擔憂他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可能對廣泛人權議題以及負有維護人權任務的民主制度帶來嚴重威脅。

體制種族主義和其他歧視問題

6月,俄克拉何馬州最高法院駁回由兩名1921年塔爾薩(Tulsa)種族屠殺最後倖存者所提的訴訟。倖存者們稱該判決為司法誤判,已轉向聯邦政府請求調查

儘管成立聯邦賠償研究委員會的努力在2024年未見進展,有數州立法機關已提出措施以補救體現奴隸制對黑人社區遺留影響的歷史不正義。

6月,一名聯邦法官在俄克拉何馬市作出判決,禁止繼續執行審查性別和種族教育的州法部分條文,在許多州政府接二連三推動審查黑人歷史課程的同時為今年留下一線光明。

學生、家長和教育者持續反對以法律限制課堂討論種族、歷史、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議題,以及查禁這些議題作者的書籍,從而傷害民主政治。人權觀察和伙伴們記錄這些法律的傷害後果,要求聯邦政府介入制止校方的審查與歧視措施。

4月是密歇根州弗林特市(Flint)水污染危機10週年,在這場由政策引發的災難中,州政府決策導致密歇根州自來水含鉛濃度急劇上升,造成廣泛和永久傷害,尤以黑人和棕色人種佔多數社區中的兒童受害最重。整個弗林特市的輸水管道仍遭污染,徹底改善遙遙無期

原住民團體及其伙伴持續抗爭,阻止內華達州塔克帕斯(Thacker Pass)(原住民稱為皮希木胡[Peehee Mu’huh])鋰礦工程。他們指出這座礦場的興建地點位在宗教和文化重要地標,是1865年美軍屠殺原住民先祖之地,而且將傷害當地野生動植物和水源供應。

路易斯安那州俗稱「癌症帶」(Cancer Alley)的區域以往遍布使用奴工的種植園,現在則設有據報導為西半球最集中的近200座化石燃料和石油化學工廠。

這些工廠是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固定溫室氣體排放源,並且排放致命的有毒污染物,對黑人居民的健康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而許多黑人居民正是當地奴隸社區的後代。生活在「癌症帶」地區的民眾因工業空氣污染罹患癌症的風險為全國最高,是全國平均值的七倍以上。新研究揭露空氣污染對當地孕產婦、生殖及新生兒健康的損害,包括低出生體重和早產率均高達全美平均值的三倍。

2024年4月,國家環境保護局頒布全國工業管制規定,將要求全國各地數百家化石燃料和石化業者——其中26家位於「癌症帶」——抑制有毒污染物、減少燃燒以及加強對周圍社區的空氣監測,包括減少劇毒化學物質排放量至少百分之80。政府並宣布撥款逾1.5億美元支持路易斯安那州向再生能源轉型。

刑事法律體系

美國是全世界監禁率最高國家之一,任何一天都有近2百萬人被關在各州和聯邦監所以及移民拘留所,另有數百萬人在假釋或緩刑當中。全美50州都有許多兒童仍被視同成年人起訴,美國也仍是世界上唯一對兒童判處終身監禁的國家。種族差別待遇持續充斥整個刑事司法體系,包括警察攔檢、搜查、逮捕、控罪和量刑。

全美有8個州執行死刑,使1976年以來累計執行次數達到可怕的1,605次。阿拉巴馬州用氮氣處決兩人,這是一種未經測試的不人道行刑方式。

暴力犯罪率在2023年下滑,2024年繼續降低,但不實資訊和誤導說法仍在流傳,助長推回改革和進一步限制審前釋放的呼聲。後者包括喬治亞州立法禁止任一非營利組織和慈善團體每年代付超過三份保釋金;交納保釋金的被告可在被法院定罪前免拘釋放。

美國最高法院對格蘭茨帕斯鎮訴強生案(Grants Pass v. Johnson)作出判決,授權地方政府對以公共場所為家的失去住屋者開罰單、逮捕甚至監禁,這也適用於洛杉磯市,儘管當地失去住屋者僅占全市人口百分之1,卻包辦警方逮捕和裁罰總數的百分之38。

截至11月,全美警察共殺害民眾1,225人, 超過2023年紀錄。

移民和庇護尋求者

8月是「威懾預防」策略實施30週年,這種策略造成移民路線從美墨邊界的建制口岸轉向更偏遠地區,死亡和失蹤隨之增加。

6月,拜登總統暫停未經許可通過西南邊界入境移民申請庇護的權利,只有滿足特定條件者才能恢復。9月,他又增加了解除前述停權必須滿足的條件。國土安全部也頒布法令,規定未經許可越過邊界的庇護尋求者「原則上失去庇護資格,除非有特殊令人信服的情況。」這些措施違反美國在國際人權法和難民法上的義務。

2023年,行政機關制定了一項規則,要求庇護尋求者使用政府的CBP One手機應用程式,並限制未經入境口岸跨越邊界者或未在過境他國時尋求庇護者均不得申請庇護。儘管有765,000人可以在2023年1月到2024年7月之間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預約面談,但許多人無法上網或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遇到困難。人們必須在墨西哥等候數月,極易遭受虐待和暴力。

得克薩斯州的孤星行動(Operation Lone Star)聲稱以落實聯邦移民法規為目的,實際卻導致民眾傷亡、種族歧視、侵犯人權的拘留條件,並對結社和言論自由造成寒蟬效應。得克薩斯州國民兵成員用胡椒球彈射擊移民,包括兒童在內。

民主制度和投票權

5月,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件判決允許在選區劃分上實行種族歧視,罔顧黑人選民質疑選區劃分不公正的呼聲。6月,大法官就特朗普訴美國案(Trump v. United States)作出判決,確認前總統特朗普試圖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的行為至少部分不得起訴。後一個意見確立了總統對其任內「官方行為」享有廣泛豁免權,如果這件判決被解釋為賦予總統絕對保護,就算以非法手段企圖推翻選舉結果、嚴重侵犯人權或與此相當的重大不當行為也不得加以起訴,恐將對民主和人權帶來毀滅後果。

美國政府持續剝奪大量涉及刑事訴訟民眾的投票權,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即便定罪也絕不或極少剝奪投票權。4月,內布拉斯加州通過改革措施,可讓至少7,000名重罪囚犯重獲投票權。這項法律原定2024年7月生效實施,但現仍面臨司法挑戰。

超過一百萬美國公民,包括許多身心障礙者,因為受監護宣告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至少七個州禁止受監護宣告人參加投票,所依據的是早已過時甚至有辱人格的法律。儘管這些法規牴觸《美國身心障礙者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和其他聯邦法律,卻尚未在法庭上遭遇挑戰。

性和生殖健康權

美國最高法院2022年撤銷對人工流產憲法保障的判決,持續對健康和生命造成深遠且往往具毀滅性的影響。

截至本文撰稿時,13個州已禁止人工流產,其他各州則加以嚴格限制。當人們尋求與妊娠相關的醫療服務,包括自然流產或妊娠併發症,經常遭遇危及生命的延遲和拒絕照護。強制父母參與人工流產決定的法律,持續傷害未滿18歲的年輕人。

各州規定迥然不同,導致通過困難而昂貴的旅程以跨越州界尋求照護者大量增加

對人工流產的禁令和限制不成比例傷害黑人、原住民和其他非白人群體。

有些州著手保護和擴大人工流產權。七個州的選民同意保障人工流產權的公民投票方案。紐約州加入其他數州行列,允許醫療補助(Medicaid)涵蓋陪產員照護

在獲得醫療保健方面的種族差異持續影響有色女性,尤其是南部黑人女性,使她們不成比例地面臨子宮頸癌致死風險,儘管它是高度可預防和可治癒的疾病。

孕產婦醫療不平等仍是嚴重問題。2022年,黑人女性的孕產婦死亡率(每10萬人中49.5人)遠高於白人女性(每10萬人中19人)。黑人女性的早產率也仍然高於其他女性。懷孕前三個月獲得產前保健的比例下降。

童工

兒童持續在肉品加工廠、機械工廠和其他地點的危險和剝削條件下工作而致受傷、死亡。據勞工部報告,童工違法案件自2019年以來增加百分之88。截至11月,2024年有個州立法削弱童工保護。國會和拜登政府未通過立法或更新法規以保護從事農業工作的兒童,農業是對童工最致命的行業。

LGBT權利

許多州的立法者持續以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人士的權利為打擊目標。在美國各州中,以法律明文禁止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歧視的不到一半。美國政府未能制定周全的聯邦法律明文保障LGBT人士在各方面不受歧視,包括教育、住房、公共場所和聯邦生活津貼。

跨性別人士的權利,尤其青少年,在2024年仍是美國政治攻擊焦點,不利他們的健康與福祉。截至2024年9月,26個州至少部分禁止向未滿18歲的跨性別兒童提供最佳實踐醫療保健,六個州將這種醫療保健列為刑事重罪。26個州禁止跨性別兒童參加符合其性別認同的體育活動,11個州禁止在學校討論性取向和性別認同,還有個州規定學校教職員必須向家長揭露學生的性別認同。13個州禁止跨性別人士在校園中使用符合其性別認同的浴室,有些禁令還涵蓋其他公共設施。

年長者權利

4月,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發布療養院最低員工配置標準。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顯示,落實這項標準可望挽救每年數千條人命。美國醫療保健協會、其他療養服務業者以及20個州政府分別提出多項法律訴訟以阻擋該標準實施。

科技與人權

美國沒有聯邦數據保護法,個人數據極易遭受政府和民間行為人濫用

聯邦機關正在研議立法管理人工智能和數據保護,包括其國家安全用途。有拘束力的法律規章有其必要,其制定應考量公民社會和公眾意見,且應獨立於私營企業。

聯邦機關對涉及侵犯人權用途的監控技術業者採取了進一步行動。商務部宣布後又撤銷對加拿大監控軟體公司Sandvine的制裁措施。財政部對希臘公司Intellexa發布針對制裁措施,因為這家公司開發出的間諜軟體Predator在全世界被濫用打壓記者、人權工作者和政治反對派。

國土安全部向以色列間諜軟體公司Paragon Solutions訂購軟體,以供移民及海關執法局使用。拜登政府後來暫停這件外包合約,以便依據2023年禁止使用間諜軟體的行政命令重新審查其合法性。

美國外交政策重大發展

拜登政府沒有一貫堅持在外交政策中納入人權考量。它向違反國際法的政府(例如埃及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向獨裁政府(例如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並且向烏克蘭輸送集束彈藥和反步兵地雷等無區別攻擊武器。拜登總統在接待肯尼亞阿聯酋等國家元首時沒有公開譴責其政府侵犯人權,而且不太情願運用影響力制止盧旺達埃塞俄比亞等友邦侵犯人權。

儘管如此,對於海地前總統烏干達官員、暴虐的蘇丹快速支援部隊領導人、乃至在約旦河西岸施暴的以色列定居者而言,美國的制裁是追究過去責任、嚇阻未來暴行的重要措施。美國成功推動尼加拉瓜越南釋放政治犯,任命了蘇丹問題特使,協助防止危地馬拉2023年選舉被推翻,並且主導成立了保護海地平民的多國任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