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國

2024年度事件

香港警察移除呂智恆養母Elsa Wu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外抗議其子被國安法定罪的標語牌,香港,2024年11月19日。

© 2024 David Chan/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習近平主席統治中國已逾十年,為力求集中控制而在全國各地加強鎮壓。中國不存在獨立的公民社會,缺乏言論、結社、集會或宗教自由,人權捍衛者和其他被視為批評政府人士盡遭迫害。中國政府將文化和種族截然不同的西藏人和維吾爾人視為威脅,對他們實施特別嚴酷的鎮壓。數十萬維吾爾人仍受監禁,為中國政府在新疆危害人類罪行的一部分。中國政府並扼殺香港長期受保障的公民自由。外國政府明知中國政府人權紀錄不斷惡化,但並未就此與之對抗。

言論自由

中國政府控制所有主要資訊渠道,例如電視、廣播和印刷出版物。其「防火長城」阻擋中國民眾存取互聯網上一般常見的資料。

儘管大多數中國民眾早已習慣自我審查,仍有某些消息(若未對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構成挑戰)偶而可觸及更廣大公眾。一家中國媒體7月刊出的食用油污染調查報導,和中國律師易勝華8月揭發盗賣人類遺體的貼文,兩者均引起公眾廣泛關注,也都迅速遭到官方審查和打壓。

全年發生大量審查事例。1月,上海警方逮捕攝製2022年白紙抗議紀錄片的導演陳品霖(網名Plato)。

中國當局持續提升審查和監控體制,以加緊控制。2月,《保守國家秘密法》完成修訂,其實施條例亦於7月修訂公布,該法原已過寬的適用範圍再度擴大。7月,中國政府擬議推出新的國家網絡身份認證系統。這種網絡身份憑證——表面上是自願申請——將使國家機關在線上和線下追蹤民眾的能力更上層樓。

以往受到容忍的話題被劃入禁區。隨著中國經濟衰退,中國政府開始禁止有關其經濟政策的評論,並處罰唱反調者。9月,一名中國社會科學院頂尖經濟學者在不公開的微信朋友圈批評習主席經濟政策後即告失蹤。同在9月,北京警方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逮捕旅美藝術家高兟,其作品以批評已故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而聞名。這兩樣話題——中國經濟政策和毛澤東遺禍——直到不久前都還能在中國公開討論。

中國政府加強資訊控制也對國際產生影響,因為中國政府把矛頭指向流亡海外的批評中國人士和外國公民。收集中國各地消息與影片並利用其X帳號轉發的「李老師」表示,他在意大利僑居地遭到騷擾,同時他在中國境內的多名追蹤者也被中國警方約談。8月,調查報導揭露附屬中國政府人士在習近平稍早訪問舊金山時恐嚇、攻擊中國、香港和西藏示威者的詳情。

中國政府以「分裂國家罪」將台灣政治運動者楊智淵判刑九年,以「間諜罪」將已歸化澳洲公民的作家楊恆均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在相關各國引發普遍關注。2月,知名科幻小說獎項雨果獎被發現自我審查,為顧及2023年頒獎典禮在中國舉辦而刻意排除某些作者。

宗教自由

中國政府只允許人民在經批准場所從事五種官方認可宗教的活動,並持續控制教職任命、出版、財務和宗教院校申設。

自從2016年習近平提出宗教「中國化」方針,當局便設法改造宗教以促進對黨和習近平個人的效忠。當局加強對宗教領袖的思想教育。當局並在網上刪除「未經許可」的宗教資料,包括下架宗教應用程式影片,以及騷擾製作和分享相關資料的人士。

警方例行逮捕、拘留和騷擾各種「非法」宗教團體——包括拒絕加入官方教會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團體(或稱「家庭教會」)——的領袖和成員,並干擾其和平活動。2024全年,許多這類人士遭羅織罪名起訴和定罪。7月,仁愛歸正教會長老張春雷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和「詐騙罪」判刑五年。中國政府持續將某些信仰團體歸類為「邪教」,特別是法輪功,並對其成員施加騷擾、任意監禁和酷刑。

10月,梵蒂岡教廷第三次延長2018年中梵協議,賦予中國當局在其境內提名主教的權力,不顧中國當局仍繼續迫害天主教地下教會及其領導人,包括崔泰主教

9月,中國政府釋放入獄近20年的華裔美籍牧師林大衛。

人權捍衛者

在中國,人權捍衛者經常遭受騷擾、酷刑和監禁。警方還騷擾他們的家屬,包括小童。部分人權捍衛者仍遭強迫失蹤,例如律師高智晟和公開展示反政府標語的「四通橋勇士」彭立發

2月,女權人士李翹楚因發聲抗議其伴侶兼維權夥伴許志永的監禁條件,遭判刑近四年。由於她從2021年就被逮捕關押,今年8月已刑滿出獄。10月,許志永為獄中不人道待遇進行絕食抗議。

中國當局5月釋放因報導新冠疫情坐牢四年的公民記者張展。8月底,當局再次將她拘留,並於11月以「尋釁滋事罪」正式逮捕。

6月,因推動 #MeToo運動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女性主義記者黃雪琴和工運人士王建兵分別被判處五年和三年六個月徒刑。

10月,人權律師余文生和人權活動者許艶夫婦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被定罪,分別判處三年和21個月徒刑。他們是在2023年4月前往會見歐洲聯盟訪華團途中被帶走拘留。

女性權利

就業性別歧視依舊普遍,暴力對待女性和性騷擾的驚人案例近年屢獲公眾關注。

中國持續下降的生育率促使政府放棄限制生育政策,轉而勸導女性結婚及以有礙性別平等的方式回歸「傳統美德」。

中國政府推升生育率的對象限於已婚異性戀夫妻。在一件里程碑案件中,徐棗棗(化名)為爭取凍存卵子上訴二審遭北京法院駁回,單身女性生殖權利大受打擊。

8月,中國政府提議修法簡化婚姻登記手續,但新增「30天冷靜期」的侵犯人權規定使離婚更加困難。

性取向和性別認同

儘管中國民眾漸趨接受LGBT人士享有平等權利,不斷升高的鎮壓卻導致審查範圍擴大,LGBT空間和倡議團體也紛遭關閉。

1月,微博審查跨性別名人金星在網上瘋傳的照片和影片,其中她手持一面寫著「LOVE IS LOVE(愛即是愛),愛與性別無關」的彩虹旗。中國僅存的少數幾家女同性戀酒吧之一Roxie於6月歇業,原因指向官方壓力。

8月,北京法院的一件監護權判決成為中國首例在法律上認可兒童有兩個母親。然而,原告迪迪(化名)被限制不得探視兩名子女之一,理由是她並非生母且兩人不存在基因聯繫。

西藏

當局持續在藏族地區嚴格控制資訊,並一概以鎮壓回應公眾對各項議題的關切,諸如大規模遷村、環境退化或小學藏文教育邊緣化。

資訊受到高度管制,但流亡媒體報導任意拘押最常見的原因是利用網路發布違法內容或與中國境外藏人聯繫。相關犯罪可致藏人被判刑監禁數年

2月至3月,四川省德格縣數百名僧人和村民據報因抗議水電站工程將淹沒多座古剎和藏族村莊而被拘捕。

香港

3月,香港政府繼2020年港區國家安全法之後,再制定另一部國家安全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國安條例)。國安條例將和平活動列為刑事犯罪,擴張警察權力,並取代殖民時代煽動法,將煽動罪最高刑期從2年提高到7年。

國安條例生效實施後,香港警方於5月以透過網路發表紀念1989年六四屠殺的「煽動」帖文為由逮捕六人,包括已在獄中服刑的知名社運人士鄒幸彤。三人分別因穿著T恤、上網發文和在公車塗寫民主標語而以「煽動罪」被判刑10到14個月。香港政府利用國安條例新增權力將六名流亡社運人士的護照撤銷,並剝奪政治犯以行為良好獲提前釋放的權利。

5月,三名經挑選的國安案件指定法官在香港迄今規模最大國安案件中判決14名社運人士和前香港立法會議員「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成立,另有31名被告提前認罪。11月,法院將這45人判處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徒刑。

2020年迄今,至少有304人涉嫌違反國安法、國安條例和現已廢止的「煽動」法被捕。在被起訴的176人當中,161人已被定罪。按警方數據,因涉2019年民主抗爭被捕者共計10,279人, 其中2,328人面臨包括定罪等「法律後果」,許多人僅僅涉及「非法集結」之類的非暴力犯罪。

出版自由進一步倒退。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國安審判自2023年12月開始,仍在持續進行。76歲的黎智英從2020年12月起被單獨監禁至今。9月,現已停辦的《立場新聞》兩名編輯以「煽動罪」分別被判刑21個月和11個月。同月,香港政府拒絕一名美聯社攝影記者延長簽證和入境,這名記者曾拍攝黎智英在獄中活動照片。

香港政府多次騷擾香港記者協會,包括追討40萬港元稅款。美國政府出資的自由亞洲電台,以及由受迫害信仰團體法輪功經營的《大紀元》,均於2024年關閉駐港辦事處。

當局壓制言論、結社和集會自由。6月4日,警方逮捕至少九人,因為他們在2020年之前每年舉辦六四紀念活動的維多利亞公園附近手持標語、點蠟燭或打開手機閃光燈。

香港政府也對言論自由加以限制。5月,高等法院裁定港府對2019年抗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申請禁制令合法。儘管禁制令並無域外效力,蘇格蘭和美國發行商仍一再將這首歌從串流平台下架。10月,香港當局疑似封鎖部分香港網路用戶連接設在美國的線上雜誌《如水》。

1月,政府出資的香港藝術發展局撤回對香港舞台劇獎的資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也拒絕為其提供場地舉辦頒獎典禮。

新疆

中國政府藉由其暴虐的「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對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裔穆斯林實施危害人類罪行。其在新疆犯下的罪行包括大規模任意拘禁和酷刑、大規模監控、強迫勞動、文化和宗教迫害以及拆散家庭。

中國政府一向否認前述迫害行為。為回應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月就中國人權紀錄進行普遍定期審議後作出的多項相關建議,中國政府駁斥具開創意義的2022年聯合國報告中關於前述迫害的紀錄,包括疑涉危害人類罪行,指其「不合法且無效」。8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報告稱,作為2022年聯合國報告基礎的「許多有問題的法律和政策」仍在照常實施,並強調由於「資訊取得受限和擔憂與聯合國合作人士遭受報復」以致監測當地情勢極為困難。9月,先前曾尋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新疆情勢召開特別會議的「多國核心集團」以美國為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進行「有意義溝通」以落實2022年聯合國報告所提建議。

中國官方發言仍持續為其暴虐行動辯護,將維吾爾人的日常和平活動視為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5月,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表示,中國政府將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堅持依法嚴打暴恐犯罪」並「推進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

在這波嚴打行動中,估計約有50萬人未經正當程序被判處重刑,許多人至今仍被監禁,包括熱依拉・達吾提(Rahile Dawut)、古麗仙・阿巴斯(Gulshan Abbas)、帕爾哈提・吐爾遜(Perhat Tursun)、阿迪爾・圖尼亞孜(Adil Tuniyaz)、牙里坤・肉孜(Yalqun Rozi)、伊克帕・阿薩特(Ekpar Asat)。以莫須有的「分裂國家罪」被判處終身監禁的著名維吾爾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已在獄中度過10年。

2月,中國政府修訂新疆法規以進一步收緊對宗教活動的控制,包括控制宗教場所的外觀、數量、地點和規模,並規定宗教場所必須成為向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價值觀的培訓基地。

人權觀察的一份報告發現,全球汽車品牌因鋁品供應鏈而曝露於維吾爾強迫勞動的風險正在增高。愈來愈多其他研究也顯示,維吾爾強迫勞動正在玷污全球多種產業,包括太陽能板、汽車、成衣、海產和關鍵礦物。自《維吾爾強迫勞動防止法》於2022年生效以來,被美國政府拒絕輸入的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產品總價值已達7.5億美元。歐洲聯盟議會和各成員國於3月就新法達成協議,將禁止出口和進口涉強迫勞動產品。

氣候變化政策和影響

中國是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最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也是石油天然氣最大進口國。中國金融機構是全世界化石燃料項目最大融資方之一

儘管目標已有調高,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仍將中國減排目標評為「高度不足」,難以達成《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高於工業化前水平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在中國各地日益常見,其頻率和嚴重程度預期將持續增高。

Correction

本章經過更正,刪除有關受迫害信仰團體法輪功經營的《大紀元時報》於2024年關閉香港分社的文字。 《大紀元時報》並未關閉香港分社,而是因「印刷廠租約到期無法續約」和「香港各種因素」而於2024年9月暫停印刷及發行日報。該報於2024年11月部分恢復印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