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国家警察在血腥的“反毒战争”中又使出滥招:设置公共“举报箱”,让居民匿名检举毒贩、吸毒者的姓名。
这个街道情报收集系统今年7月首见于马尼拉奎松市,尔后至少已扩散到两个省份的两大都市和多个乡镇。奎松市警察局长在系统启用仪式上宣示,该市142个区(barangays)将普遍设置举报箱。在某个意义上,举报箱可以说是成功了。在罗哈斯(Roxas)市,在8月下旬开放后的头两个星期内,当地匿名检举人就投下了36个人名。卡皮斯(Capiz)省的庞特维卓(Pontevedra)和麻艾雍(Maayon)两镇警察也装设了举报箱,并计划在怡朗(Iloilo)市政厅安装一个箱子。当地政府甚至呼吁天主教会在该市和邻近地区的教堂中设置举报箱。
一旦名字被投进举报箱,就可能上了警察扫毒的黑名单。菲律宾人权委员会已经批评这种制度,认为它可能造成更多任意逮捕。也有人担忧,与杜特尔特总统反毒战争有关的数以千计遇害名单,很可能因举报箱而继续增加。理由何在?人权观察研究显示,警方的毒犯黑名单经常被用来寻找目标,供警察或其代理人执行法外处决。
经过15个月的腥风血雨,菲律宾政府和警察应该立即停止这场暴虐的反毒战争,将所有命案开放国际调查,而非汲汲于制造更多迫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