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抗議民眾手持白紙上街遊行並齊呼口號,中國北京,2022年11月27日。 © 2022 AP Photo/Ng Han Guan, File

隨著中國政府收回嚴厲的「新冠清零」政策、全面解除防疫管制,一道明亮訊號打到了歐洲上空:中國商機再次開放。在「間諜氣球」事件反映中美關係齟齬之際,中國政府似乎停下近年四面樹敵的「戰狼」外交,向歐洲發起笑臉攻勢。

這道訊號挑動了歐洲心臟地帶部分政客與企業的春心。11月, 德國總理朔爾茨親率龐大商界代表團訪華。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將接踵現身北京。近期加碼投資中國的福斯汽車,據報其執行長甫結束訪華行程。福斯在新疆設有工廠,而中國政府據信在當地對維吾爾人實施強迫勞動。2月中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在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亮相。

歐洲與中國關係包含多重面向。歐洲聯盟將中國定義為「體制對手」(systemic rival),同時繼續開放交往門戶。但歐洲不該為維持交往而在人權問題上粉飾太平。對俄關係即為著例,只顧與專制政權做生意而忽視人權後果,代價可能超乎想像。

歐洲各國不應忘記,許多歐洲外交官、研究機構和議員就因為追究中國官員在新疆犯下危害人類罪行的責任而遭中國政府制裁。還有許多歐洲公民——例如瑞典籍出版商桂民海、英國籍民主派報人黎智英——仍然身陷中國黑牢。

歐洲各國也不應忘記,可長可久的雙邊關係必須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共享價值的基礎上。況且,緊密邦交的真正受惠者應當是千千萬萬要求民主與人權的中國人民,包括兩個月前在中國各地挺身而出的男女老少。

中國政府的笑臉攻勢不能改變事實:它是一個專制政權;在習近平統治下,它在西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鎮壓急劇加深;它對全國人民進行鉅細靡遺的監視和言論審查;而且它奪去了香港的自由。中國政府的長臂早已伸入歐洲,大肆監控、騷擾海外華人。它一邊極力保護自己和其他侵犯人權政府免於國際審查,一邊拼命設法拉垮國際人權體系。

這些侵犯人權行為的嚴重程度,令人無法接受歐中關係進入新時代的合理性。眼下情況不禁讓人聯想起1989年六四屠殺之後:各國對中國政府實施了短暫制裁,卻在沒有積極施壓中國人權改善之前就與北京重修舊好。西方政客們當時說服自己說,只要等到中國經濟起飛,中產階級自然成長,政治自由也將水到渠成。歷史已證明他們錯誤。

如今,有些歐洲官員正以同樣口徑為歐中關係解凍說項

有沒有其他選擇?答案早就擺在枱面:擬定計畫,降低對一個不可靠、不負責任的強大政府的依賴,抵制中國政府在國內和外交政策上對人權的侵襲。這正是綠黨據報在其對華政策草案中試圖引導德國政府採取的方向。

德國政府也應確保歐洲聯盟近期內制定盡可能強而有力的法案——其中一部是關於企業人權盡職調查,另一部是禁止強迫勞動產品輸入歐盟市場。這些法律應當允許針對特定地區或特定產品實施禁令,以便限制新疆產製品進口。

最後,德國和歐盟應當加倍努力推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正式討論中國的廣泛人權侵犯。在去年10月史無前例——且票數極為接近——的表決中,人權理事會差一點就同意開會討論新疆人權危機。

在俄烏戰爭持續作為一個警剔下,歐洲有機會拿出勇氣與領導力成為中國人權的更有力倡導者,並且堅定邁向一個自由自在的未來,不再因為依賴任何強大、侵犯人權的政府而自縛手腳。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