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 人權觀察今天表示,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機構都應抵制中國政府在海外破壞學術自由的行動。 2019年3月21日,人權觀察發表12點《行為準則》,可供大專院校用以應對中國政府對學生、學者和教育機構學術自由的威脅。
人權觀察指出,世界各地許多與中國政府有合作關係或擁有大量中國留學生的大專院校,不知該如何有系統地處置對學術自由的威脅。只有極少數機構採取行動保護學術自由,糾正存在已久的問題,例如做中國研究的學者被拒發簽證,或在自己的學校裡面受到監控和自我審查。
「大專院校若能團結一致,較能抵制中國政府的騷擾、校園監控、簽證限制,以及審查與自我審查的壓力,」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說。 「更重要的是,它們將更有準備,保護校園中所有學生和學者的學術自由,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威脅。」
這份《行為準則》建議,來自我們從2015到2018年在澳洲、加拿大、法國、英國和美國對學者、研究生、本科生和學校行政人員所做的訪談,他們有些是中國人。受訪者來自各種各樣的機構,包括全球知名大學、大型公立學術單位和小型私立學院。他們不是來自中國就是從事中國研究,或者代表中國機構執行學術項目。
人權觀察發現,中國政府的壓力導致學術自由受到多種不同威脅。中國當局長期監督和實施針對中國學生、學者以及世界各地中國研究者的監控。中國外交官也常常抗議學校邀請中國政府認為「敏感」的人士──例如達賴喇嘛──到校演講。
學者們告訴人權觀察,有些中國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導致他們在國內的家人受到威脅。有些中國學者詳細說明中國官員如何在海外直接威脅他們,使他們不敢在課堂或其他場合批評中國政府。還有人述說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沉默,因為害怕發言被其他中國學生記錄下來,向中國當局打小報告。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總結他對課堂監控的擔憂說:「這不是個自由的空間。」
許多受訪學者都認為審查和自我審查問題相當嚴重。有一人說,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期間,校方高管要求他們「基於個人情份」不要接受媒體採訪,以免對學校產生負面影響。
在美國的兩所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取消了可能被中國政府視為「敏感」的人物到校,其中一例,院長向一位教員解釋說學校不想失去不斷增加的中國學生。另一例,在一個中國學生人數較多的美國大學,一位學者的課程標題被同事們認為太過「敏感」而要求他修改。有兩名受訪者談到學校的招聘小組,應聘人在就業面談時被問及對孔子學院的看法,孔子學院實際上是中國教育部的國外據點,提供中國語文及文化課程。
許多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教室內外都更謹言慎行,以免被中國拒絕入境或斷絕資金來源,對中國學生或學者或其家屬造成困擾,或者冒犯或激怒中國學生或學者。
許多人不滿孔子學院進入校園。他們說,這種機構的存在徹底損害了學校對學術自由的承諾,而且學校在設立孔子學院前並未廣泛徵詢教師的意見。 2019年,維多利亞大學曾因該校孔子學院抗議而取消一部批評孔子學院的紀錄片放映。
已有多所美國大學,包括芝加哥大學、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麻薩諸塞州立大學波士頓分校在內,以維護學術自由等原因關閉或計劃關閉校內的孔子學院。
只有很少數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學校曾提供指導或實際上的保護措施,讓他們能暢所欲言。
「各大學不能再依賴榮譽守則或其他針對作蔽、抄襲或任教資格等問題的原則性聲明,應對中國政府對海外學術自由的壓迫,」理查森說。 「各種意想不到的──遑論加以補救──威脅學術自由的手段,已普遍層出不窮。」
由於中國政府在世界範圍內破壞人權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許多中國學生學者告訴人權觀察,他們在學校裡日漸感受到不受信任。
威爾遜中心最近發布對中國在美國高等教育政治影響力的研究報告指出,必須注意「反制措施不應讓中國[大陸]學生一概受到污衊,也不應忽視中國學生和華裔教師往往是中國外交官和民族主義同儕進行影響和乾涉的受害者。」人權觀察指出,學術機構應當確保中國學生和學者感到善意、包容且有保障。
「習主席在國內扼殺學術自由的舉動,使得保障中國學生學者在國外享有學術自由變得更為迫切,」理查森說。 「相關機構可以採取靈活、有力的保護措施,向所有尋求學術自由的人敞開大門,展現對和平、批判性言論的承諾。」
--
抵制中國政府在國外破壞學術自由
全世界學院、大學和學術機構通用《行為準則》
大批中國學生、學者、科學家和教授在國外大學學習或工作。近年來,中國政府當局越來越明目張膽地試圖在海外校園和學術機構塑造中國的全球形象。有關當局企圖影響學術討論,監視海外中國學生,審查學術研究,或以其他方式乾預學術自由。
人權觀察調查發現,中國政府限制學術自由的企圖已跨越國界。為了應對這種壓力,人權觀察提出以下《行為準則》,用以確保學術機構的健全,保護學生、學者和行政人員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權,特別是其中從事中國研究或來自中國的人士。儘管下列條款是針對來自中國的壓力而擬定,但學術機構在與威脅校園學術自由的任何政府互動時,都應秉持同樣原則。
所有高等教育機構應:
- 公開倡導學術自由。通過學校最高層的公開聲明、學校政策和內部指導原則,公開承諾支持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明確承認中國政府尋求在校園內引導討論、教學和獎學金,是對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威脅。重申對研究自由的承諾,使學者和學生能自由進行研究,並明確指出要維護學術自由就必須反對直接、間接的審查壓力或第三方報復,不論它是來自本國或外國政府。
- 加強維護校園學術自由。在學生入學、教師聘用、學生手冊和榮譽守則以及公共集會等各個方面,均應強調擁護學術自由的承諾和政策。為避免自我審查或因發表意見而遭報復,學術機構應公佈課堂討論不出校園、絕不向外國使領館報告的政策。
- 抵制對學術自由的威脅。促進學生和教師有此認知:凡是中國政府當局或其代理人因為學生或學者所撰寫或表達的內容而加以直接或間接的審查壓力、威脅或報復,都是對學術自由的威脅。針對前述各種壓力、威脅或報復行為,制定並實施秘密的或匿名的舉報機制,例如設置監察員。
- 記錄中國政府侵犯學術自由的事件。積極追查中國政府在校園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騷擾、監視或威脅的事件。必要時應向執法部門舉報。逐年報告這類事件的數量和性質。
- 聯合其他學術機構共同推動在中國作研究。學術機構應當互相協調,當中國無故拒發簽證或長時間推遲研究項目,可適時發佈公開聲明或抗議。學術機構應考慮針對中國官方機構採取聯合行動,以應對拒發簽證或其他對學術研究的阻礙。
- 為研究中國的學者和學生提供靈活性。如果由於中國政府限制而無法進行研究或獲取中國一手材料,導致學者或學生被迫變更研究方向,應保障他們的教職升等或學業進展不受損害。面臨中國政府阻撓、騷擾或報復時,機構應考慮採取因應措施,例如授予學者或學生額外時間完成研究,支持替代研究策略或使用化名出版。學術機構提供或接受資金從事研究但遭中國實體拒絕時,應對改變研究策略持開放態度。資助方和審查委員會也應提供同樣的靈活性。
- 拒絕孔子學院。不要在校園裡設立孔子學院,因為它們與學術自由的堅定承諾水火不容。孔子學院實際就是中國政府的延伸,它以政治理由審查課程材料中的特定主題和觀點,並根據政治忠誠度進行招聘。
- 監督與中國政府有關的機構。要求所有從中國使領館和其他與中國政府有關實體獲得資金或支持的校園組織,包括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SSA),報告相關信息。
- 促進中國學生和學者的學術自由。讓中國學生與學者了解,他們沒有義務加入任何組織,並幫助指導和支持他們,確保他們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
- 揭露所有中國政府提供的資金。每年公開揭露所有直接或間接來自中國政府的資金來源和數額。公佈所有與中國官方相對機構的合作項目和交流活動。
- 在交換計劃和衛星校區中保障學術自由。與中國的交流項目和在中國設立衛星校區只能在與中國相對機構簽訂諒解備忘錄之後進行,這種諒解備忘錄必須經過相關教師的公開討論,並確保學術自由獲得保障,包括有關招聘、解僱以及課程的規範。
- 監測中國政府干預學術自由的影響。與學術機構、專業協會和資助方合作,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並定期公佈報告:a)由於欠缺資料來源而較不受關注的研究領域;b)因為中國政府認為敏感而取消校園中特定議題的討論,例如六四屠殺;c)學術機構遏制中國政府乾預學術自由的努力;4)學術機構為捍衛和促進學術自由而共同採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