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席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導人峰會,日本東京,2022年5月24日。 © Yuichi Yamazaki/Pool Photo via AP

有計劃的歧視宗教少數群體。

編造罪名拘捕和平抗爭者和批評政府人士。

利用科技壓制言論自由。

以上當然都可指向中國,但同樣的人權侵犯也發生在印度。儘管印度政府人權劣跡斑斑,作為「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政府基本上在國際社會暢行無阻。這是不對的。

澳洲正在對印度發動魅力攻勢,最近政府高官、部長和各州總理絡繹不絕前往該國,主要是為了促進貿易。9月,第五次澳洲-印度領導人對話將在德里舉行,代表團囊括部會首長、商界領袖和學者專家。但人權將列為討論議題,還是被視為深化澳印關係的絆腳石?

今年6月,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前往印度會見總理莫迪——這是澳洲政黨輪替後兩國首次高層會面。被記者問到印度人權紀錄時,馬勒斯牽強地答覆說:「我不會對印度妄下評判。⋯⋯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它的確崇尚法治,我們兩國擁有共同價值觀。」

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了「四方安全對話」——四個印太國家之間的安全協定,旨在防禦中國政府不斷增長的影響力。四方安全對話以民主價值掛帥,其議程也包括加強彼此之間的安全與貿易紐帶。在西方各國政府眼中,印度是深富吸引力的替代市場,特別是當北京作為貿易伙伴日益令人不滿之際。

但民主國家不應重蹈對華關係覆轍,為深化貿易交往把人權擺在一邊。如今,中國崛起為世界經濟火車頭,國內人權情勢卻每下愈況,北京還把它的蠻橫鎮壓從境內延伸到境外。

與此同時,印度人權危機在莫迪政府掌權下不斷惡化,但關注寥寥。在各種全球舞台,例如6月在德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上,莫迪熱情擁抱西方領導人,矢言維護言論自由、公民社會和宗教自由。但他的政府正以實際行動否定這些外交辭令。

正當莫迪在德國施展魅力攻勢的同一星期,印度當局逮捕了獨立事實核查網站Alt News共同創辦人祖貝爾(Mohammed Zubair),指控他2018年在推特發文「傷害印度教徒感情」。他被拘留三週後交保獲釋,因為最高法院拒絕對他「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加以限制,並諭令當局慎用拘捕權力。

然而,人權活動者或批評政府人士通常沒有這種運氣。社運人士塞塔爾瓦德(Teesta Setalvad)也被當局以串謀犯罪等罪名逮捕,顯然在報復她為2002古吉拉特邦暴動中的穆斯林死難者伸張正義。一個月後,在古吉拉特邦暴動期間集體強姦和殺人被判無期徒刑的11名男子獲地方政府釋放,執政的印度人民黨成員竟大肆慶祝。

包含塞塔爾瓦德和祖貝爾在內,莫迪政府上台至今已為政治目的逮捕數十名人權捍衛者、記者、學生和宗教少數群體成員。同時,印度當局依據資訊科技法和互聯網法規對社交媒體業者施壓,要求審查內容並提供用戶個資以協助檢控前述人士。印度當局還涉嫌利用以色列間諜軟體「天馬」(Pegasus)攻擊社運人士、記者和政敵。

莫迪及其印度教民族主義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企圖合法化對宗教少數群體的歧視,縱容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暴力行為。印度2019年12月通過歧視穆斯林的公民權法案,首次以宗教作為享有公民權的基礎。

如果四方安全對話和其他民主國家政府真的要推行價值觀外交,就應以一貫標準抗議對人權的壓迫,無論何時何地發生,包括互相督促負責。

在國家支持宣傳與審查的環境下,當雙邊訪問總是變成為莫迪統治背書,重點在設法直接向印度民眾發聲。在雙邊互訪時,澳洲官員和從政人士應公開說明所有討論事項,接受獨立媒體訪問,會見公民社會團體和社運人士。他們還且應當避免與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等有害組織帶笑合影,以免被視為公然背書。

各國政府應鼓勵莫迪政府遵行其法律責任,展現對人權的承諾。各國應公開關切法治倒退問題,特別是莫迪政府各種歧視穆斯林的法律與政策,以及異見人士被拘捕、騷擾問題。有關各國政府應在貿易和技術協定中納入改善人權的基準。

換言之,僅僅在口頭上讚揚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反而是傷害印度人民。對人權侵犯視若無睹,也無法讓印度搖身變成尊重人權的國家。這種做法以前用在北京已證明失敗。當社運人士仗義直言換來的是騷擾、噤聲和檢控,有關各國政府應該做的是團結起來、聲援他們。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