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A logo of a smartphone app TikTok is seen on a user post on a smartphone screen on Monday, September 28, 2020, in Tokyo.  © 2020 AP Photo/Kiichiro Sato
A logo of a smartphone app TikTok is seen on a user post on a smartphone screen on Monday, September 28, 2020, in Tokyo.  © 2020 AP Photo/Kiichiro Sato

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有關中國科技業者的決策應該立足於人權考量,包括該業者對全世界人權的影響——不僅是對其本國公民。

中國業者騰訊(微信母公司)和字節跳動(TikTok母公司)在助長和鞏固中國政府對國內的審查、監控與宣傳體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更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它們正在削弱國外的人權。

字節跳動專為中國用戶打造的產品——包括新聞聚合平台「今日頭條」、搜索引擎「頭條搜索」和「抖音」(國內版TikTok)——全都對中國政府定義的「政治敏感」內容進行審查。例如,凡是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層領導人名諱的文章,或維吾爾人上傳為其失蹤家屬呼籲的影片,都會被迅速下架。從2018到2020年中為止,該公司旗下的印尼新聞聚合App也會審查它認為涉及批評中國政府的內容。

通過抖音,字節跳動與中國公安密切合作推廣官方宣傳影片,掩飾北京在新疆的暴行。字節跳動還與公安部簽定協議,共同提升該部在全國的「影響力、公信力」。

同樣地,微信代替中國政府對用戶進行審查監控,並在發現「敏感」資訊時將相關用戶數據提交當局。有關人們因微信私人留言而遭騷擾、逮捕或判刑的報導不計其數。山西省就有一人因向美國友人傳送反政府行動影片而被監禁10個月;也有維吾爾人西藏人因為用微信分享宗教資料而被判刑。加拿大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研究發現,微信還會監視中國境外用戶,藉以建立資料庫對中國註冊帳號進行審查。

字節跳動和騰訊或許通過協助一般人表達自我而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但這兩家公司的成功至少部分緣於積極協助中國政府壓制言論。

去年,美國政府制裁了數十家中國科技公司,因為他們在中國人權侵犯中發揮的作用。各國政府在對抗北京以科技為基礎的全球審查與監控之時,必須採取合法、必要且透明的應對措施,將其對所有用戶——非僅中國公民——人權的妨害納入考量。

要確保中國科技業者為助長人權侵犯負起責任,但不要造成比爛競賽,也不要危害到一個開放、相容的全球互聯網的前景,這需要小心拿捏。但確實有些解決方式的負面效果是比較低的:美國和其他國家應該提供替代通訊工具、資助開源技術,使中國人民更容易避開審查,不致掉進中國業者的審查與監控黑洞。在國內,各國政府則須強化本身的數據保護法規,確保用戶隱私不受任何中國或他國公司侵犯。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