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近几个月,反对和支持香港抗争的双方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发生激烈冲突。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亲北京学生多次对和平示威者加以推挤谩骂威胁。中国留学生的这类活动,有些似乎受到中国使领馆的指使,有些则可能是临时起意。

同一时间,伦敦政经学院今年10月中决定暂缓开设由上海商人李世默出资的中国课程,因为出资者向以支持中共观点闻名。比利时孔子学院前院长最近被控间谍罪,剥夺申根区26国的入境资格。

这些事件引发了更大的担忧,即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它在世界范围内塑造、压制和审查言论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人们因此警觉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各式各样压力,恐将腐蚀通识教育和民主辩论的基础。

各大学该如何鼓励就涉及中国的敏感议题进行君子对话,同时营造一个没有恐吓、骚扰和暴力的环境?大学管理人员和政府又该在此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查尔斯・埃铎(Charles Edel

 

评论 

许颖婷,波士顿爱默生学院的学生,在校园中参加了一场声援香港反送中运动的集会。但她说,此举竟使她受到其他学生的骚扰。例如,一则社交媒体帖文转贴她的文章说,所有“反华分子”都该“枪毙”。为了保障安全,学院已主动和相关学生联系。许颖婷要求学校公开声明制止威胁行为,但校方直到11月1日仍无行动。

当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有时还包括热中民族主义的学生──正在威胁全世界的学术自由,各大学却还在犹豫如何反应。有些学校因为常有公开处理其他校园言论威胁的经验,所以并不认为这个议题特别严重,这种态度令人忧虑。它剥夺了大学社群部分成员的言论自由权。在这种环境下,仅仅一再重申尊重表意自由是不足够的。

各大学该怎么做呢?今年3月,人权观察发布了一份行为准则,帮助学校抵制这种种压力。各大学必须公开、反覆教导,而且被视为在教导,校园言论自由的意义。各校应该明确表示意见不同没有关系,但绝不能接受去威胁与你意见不同的人,包括将对方的言行向外国政府官员举报,使相关学生或学者的家人可能因此受到伤害。

各大学也必须公开拒绝外国政府的要胁,并且要设立机制,让学生能够举报任何侵犯校内学术自由的行为。各校还必须公开揭露它们和任何中国官方代理人的关系,包括学术与财政方面。而且学校应该纪录并每年公布学术自由受到侵犯的情况。

如果做不到前述各项措施,各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就会得到一种印象,即校方对这种问题的反应总是要考虑到维护学校和中国当局的关系,而非被鼓励坚持学校的标准而致力于学术自由。若不能积极捍卫学术自由不受中国政府干预,只会招来更多的干预,伤害民主国家的大学应为公开辩论场所的声誉。

--

中参馆论坛汇集世界顶尖中国专家,每周举办一次关于中国新闻的实时讨论。本次论坛中其他专家的意见,请见网站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区域/国家